华容佳山水,之子厌承明。
符竹纡小郡,江湖被德声。
三年计吏入,路指巴丘城。
凫舟才结缆,驺驾已相迎。
别离他乡酒,委曲故人情。
孤屿早烟薄,长波晚气清。
辛勤方远骛,胜赏屡难并。
回瞻洞庭浦,日暮愁云生。
《汉书·文帝纪》:“﹝二年﹞九月,初与郡守为铜虎符、竹使符。”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:“铜虎符第一至第五,国家当发兵遣使者,至郡合符,符合乃听受之。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,长五寸,鐫刻篆书,第一至第五。”后因以“符竹”指郡守职权。 唐 刘禹锡 《苏州谢上表》:“优詔忽临,又委之符竹。” 宋 王禹偁 《谢除翰林学士启》:“止期卜兆於松楸,再请効官於符竹,岂意未谐私愿,俄辱殊恩,翻令朽退之身,亦预深严之地。” 明 张居正 《工科左给事中邱岳并妻敕命一道》:“夫古人不慕专城之柄,符竹之荣,而愿出入禁闥者,为其身依清近,而雅言易闻也。”
(1).仁德的声誉。古代多用以称颂官吏治政。《文选·曹植<又赠丁仪王粲>诗》:“君子在末位,不能歌德声。” 李善 注:“德声,谓 太祖 令德之声也。”《隋书·百官志下》:“又有特进、左右光禄大夫……并为散官,以加文武官之德声者,并不理事。” 宋 叶适 《修职郎吴君墓志铭》:“摄 大冶县 ,慕其德声,不言而化。” 清 昭槤 《啸亭杂录·武虚谷》:“﹝ 武虚谷 ﹞任 山东 博山县 县令,有德声。”
(2).指美好的声誉。 晋 张华 《励志诗》之七:“勉尔含弘,以隆德声。” 南朝 梁 慧皎 《高僧传·yi{1-1}解·释僧锺》:“帝以 钟 有德声,敕令酬对,往復移时,言无失厝。”
(3).合乎仁德的言谈。 唐 韩愈 《祭穆员外文》:“诲余以义,復我以诚。终日以语,无非德声。”
梁知微名句,入朝别张燕公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