勿谓衡茅陋,门墙亦仅全。
山连京岘外,水接漕渠边。
乔木傍行列,幽花晚秀妍。
子孙环舍后,兄弟对斋前。
树果非求息,临流靡察渊。
卜邻同晏宅,任地得周廛。
往复康庄路,过从乡里贤。
招来三径士,疏引一人泉。
金谷虽惭石,蜗庐已胜先。
烝尝时近享,香火道心虔。
左右冈兼阜,纵横陌与阡。
思归诚久矣,到此是终焉。
篱援丛芳枳,庭除绕碧鲜。
尚之南学远,休琏北邙偏。
街柳长垂带,堤榆未坠钱。
窗閒靖节傲,梧老惠施眠。
去国魂劳断,铭恩骨待镌。
幸安蓬户奥,乌用铁枢坚。
刁岭东隅见,林庄几世传。
杉松高掩抱,岩麓势联绵。
构筑多遗址,经营信昔缘。
毋劳借官地,便可入寥天,歌哭于斯室,耕桑待有年。
谁知真趣在,平地即神仙。
(1). 周 代五学之一。 周 有东、南、西、北四学,并太学称五学。《大戴礼记·保傅》:“帝入南学,上齿而贵信,则长幼有差,而民不诬矣。”《后汉书·祭祀志中》“灵臺未用事” 刘昭 注引《易传·太初篇》“天子旦入东学,昼入南学。暮入西学。在中央曰太学,天子之所自学也。”
(2). 南朝 宋 何尚之 于南郭外立学聚生徒,称为南学。《宋书·何尚之传》:“ 尚之 为尹,立宅南郭外,置玄学,聚生徒。 东海 徐秀 , 庐江 何曇 、 黄回 , 潁川 荀子华 , 太原 孙宗昌 、 王延秀 , 鲁郡 孔惠宣 ,并慕道来游,谓之南学。”
(3). 南北朝 时 南朝 的经学。 南朝 经师,发展 魏 晋 学风,除《诗》、《三礼》采用 郑玄 笺注外,《周易》用 三国 魏 王弼 注,《尚书》用伪 孔安国 传,《左传》用 晋 杜预 注。讲经兼采众说,也取玄学,不拘家法,随意发挥。又受佛教影响,所作义疏比经注更为详尽。
(4). 清 初 黄宗羲 开塾讲肄,时人称为南学。 清 陈康祺 《郎潜纪闻》卷八:“国初 孙徵君 讲学 苏门 ,号为北学; 餘姚 黄梨洲 宗羲 ,教授其乡,数往来 明 越 间,开塾讲肄,为南学。”参见“ 南北学 ”。
(5). 清 代 雍正 九年,将毗连国子监街南的官房作为学舍,令助教等官及肄业生居住,称为“南学”。《清史稿·职官志二》:“九年,建南学。”原注:“在学肄业者为南学,在外肄业赴学考试者为北学。”参阅《光绪会典事例》卷一○九八。
亦作“ 北芒 ”。1.山名。即 邙山 。因在 洛阳 之北,故名。 东汉 、 魏 、 晋 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。 汉 梁鸿 《五噫歌》:“陟彼 北芒 兮,噫!顾瞻帝京兮,噫!” 唐 沉佺期 《邙山》诗:“ 北邙山 上列坟塋,万古千秋对 洛城 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一回:“三劫后,我在 北邙山 等你,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。”
(2).借指墓地或坟墓。 晋 陶潜 《拟古》诗之四:“一旦百岁后,相与还北邙。” 唐 欧阳詹 《观送葬》诗:“何事悲酸泪满巾,浮生共是北邙尘。” 明 徐渭 《雌木兰》第一出:“听提刀廝杀把眉攒,长嗟嘆道:‘两口儿北邙近也,女孩儿东坦萧然。’” 王闿运 《哀江南赋》:“鬼躑躅于北邙,人萧条于东市。”
苏颂名句,大夫七弟有庆新居二百四十言次韵和之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