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气虽然不可无,形而上下有精粗。
概将动作名为性,天地同为牛马区。
(1).调理呼吸。《文选·潘岳<笙赋>》:“援鸣笙而将吹,先嗢噦以理气。” 李善 注:“调理其气也。”
(2).指文章的义理与气势。 明 宋濂 《故灊峰先生朱府君墓志铭》:“其学以圣贤为宗,其文以理气为主,其行以忠信为本。”
(3).中国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。“理”指事物的条理或准则,“气”指一种极细微的物质。 宋 以后,理气关系问题成为哲学中两种观点争论的中心。《朱子语类辑略·理气》:“天下未有无理之气,亦未有无气之理。” 明 王廷相 《横渠理气辩》:“理,生於气者也,气虽有散,仍在两间,不能灭也……理根於气,不能独存也。” 清 黄宗羲 《移史馆论不宜立理学传书》:“如 整庵 之论理气,专攻《朱子》,理学乃学之主脑,则非其派下明矣。”
(4).中医学用语。指使用有行气解郁、降气调中等作用的药物,治疗气滞、气逆等病症的方法。 清 姚衡 《寒秀草堂笔记·宾退杂识》:“螃蠏石七两,一匣,治肚疼,保心理气,去毒火。”
亦省作“ 形上 ”。1.无形;抽象。《易·繫辞上》:“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。” 宋 朱熹 《答黄道夫》:“天地之间有理有气。理也者,形而上之道也,生物之本也;气也者,形而下之器也,生物之具也。” 清 戴震 《<孟子>字义疏证》卷中:“形谓已成形质。形而上犹曰形以前,形而下犹曰形以后。阴阳之未成形质,是谓形而上者也,非形而下明矣。” 郑观应 《盛世危言·道器》:“成人成物,生天生地,岂后天形器之学所可等量而观,然《易》独以形上、形下发明之者,非举小不足以见大,非践跡不足以穷神。”
(2).指精神方面,心理上。 鲁迅 《集外集拾遗补编·破恶声论》:“倘其不安物质之生活,则必有形上之需求。” 张天翼 《皮带》一:“总而言之想争气,想对他们来一种形而上的报复,他非爬上去做个‘高’点的人不可。”
亦作“ 精麄 ”。亦作“ 精麤 ”。1.细微和粗大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礼乐偩天地之情,达神明之德,降兴上下之神,而凝是精粗之体,领父子君臣之节。” 郑玄 注:“精粗,谓万物大小也。”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夫精粗者,期於有形者也……可以言论者,物之粗也,可以意致者,物之精也。言之所不能论,意之所不能察致者,不期精粗焉。”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终始古今,深观时变,察其精粗,则天官备矣。”
(2).精密和粗疏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布帛精麤不中数,幅广狭不中量,不粥於市。” 唐 韩愈 《示儿》诗:“来过亦无事,考评道精麤。” 明 王守仁 《传习录》卷上:“道无精粗,人之所见有精粗。”
(3).精良和粗劣。《管子·地图》:“人之众寡,士之精麤,器之功苦尽知之,此乃知形者也。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吴失》:“不辨人物之精粗,而委以品藻之政。” 宋 俞文豹 《吹剑录》:“木石精麄,随宜而已。” 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六》:“选择精粗,揣量肥瘠,若屠肆之鬻羊豕。”
陈普名句,孟子生之谓性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