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福相传古道场,杖藜乘兴访支郎。
案翻梵贝烟消篆,院寂棋声日转廊。
玉版参师多古意,石梅问讯几时香。
禅家识得诗风味,清供杯茶熟煮汤。
修持禅定者。亦泛指佛家。 唐 陆龟蒙 《和袭美开元寺客省早景即事次韵》:“灵香散尽禪家接,谁共 殷源 《小品》同。”原注:“《辩正论》亦有九流。一曰禪家者流。 殷浩 读《小品经》,下二百籤疑义,以问 支道林 。” 宋 陈善 《扪虱新话·道在六经不在浮屠》:“吾儒书中颇有赘讹处,便是禪家公案,但今人未尝窥究耳。” 清 胡玉昆 《祖堂》诗:“寻僧欲问禪家事,夜半闻鐘同在溪。” 朱自清 《“好”与“妙”》:“这显然加上了禅家顿悟说的影响。”
懂得,知道。《水浒传》第三八回:“ 李逵 虽然也识得水,却不甚高。当时慌了手脚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“况你埋没在这乡村镇上,虽有才学,谁人是识得你的?”
(1).清雅的供品。旧俗凡节日、祭祀等用清香、鲜花、清蔬等作为供品。 清 黄景仁 《元日大雪》诗:“不令俗物扰清供,只除哦诗一事无。”
(2).犹清玩。 明 袁宏道 《瓶史·器具》:“大抵斋瓶宜矮而小,铜器如花觚、铜觶、尊罍、方汉壶、素温壶、匾壶、窰器如纸槌、鹅颈、茹袋、花樽、花囊、蓍草、蒲槌,皆须形製短小者,方入清供。” 清 李渔 《闲情偶寄·器玩·制度》:“然此外更有一物,势在必需,人或知之而多不设,当为补入清供……此物不须特製,竟用蓬头小笔一枝,但精其管,使与濡墨者有别,与锹箸二物同插一瓶,以便次第取用,名曰‘香帚’。”
熬药。《新唐书·方技传·许胤宗》:“﹝ 胤宗 ﹞以黄蓍、防风煮汤数十斛置牀下,气如雾,薰薄之。” 宋 范成大 《病中绝句》之三:“石鼎颼颼夜煮汤,乱拖芝术鬭温凉。”
周才名句,游虞山兴福寺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