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代何王不战争,尽从离乱见清平。
如今暴骨多于土,犹点乡兵作戍兵。
(1).暴露尸骨。指死于郊野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今我使二国暴骨,暴矣。” 陆德明 释文:“暴骨,蒲木反,本或作曝。” 宋 罗大经 《鹤林玉露》卷八:“边衅既开,三军暴骨。” 明 梁辰鱼 《浣纱记·被擒》:“战矣哉暴骨砂砾,降矣哉终身夷狄。”
(2).指暴露的尸骨。《左传·哀公元年》:“ 吴 日敝於兵,暴骨如莽。”《汉书·匈奴传下》:“数年之间,北边虚空,野有暴骨矣。” 宋 苏轼 《徐州祭枯骨文》:“暴骨纍纍,见之酸辛。”
古代地方武装。始于 西魏 、 北周 ,由大都督或仪同统领,居于本乡。其后历代有之。《隋书·张奫传》:“ 高祖 作相,授大都督,领乡兵。”《宋史·兵志四》:“乡兵者,选自户籍,或土民应募,在所团结训练,以为防守之兵也。”《清史稿·兵志四》:“乡兵始自 雍 乾 ,旋募旋散,初非经制之师……各省举办团练,有驻守地方者,有随营征勦者。”
戍守边疆的士兵。 前蜀 韦庄 《悯耕者》诗:“如今暴骨多於土,犹点乡兵作戍兵。” 宋 曾巩 《请减五路城堡札子》:“臣尝议今之兵,以谓西北之宜,在择将帅;东南之备,在益戍兵。” 清 查慎行 《随猎归途》诗:“官马散随黄犊卧,戍兵秋较老农閒。”
韦庄名句,悯耕者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