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木聊观化,芳菲触处同。
大都知岁晚,各自占春风。
巧着移根力,阴争造物功。
化钧均播埴,此理杳冥中。
(1).造化之力;教化之权。语本《史记·邹阳列传》:“是以圣王制世御俗,独化於陶钧之上。” 裴骃 集解引 崔浩 曰:“以钧制器万殊,故如造化也。” 宋 陆游 《谢梁右相启》:“此盖伏遇某官身扶昌运,手斡化钧。” 宋 范成大 《水龙吟·寿留寺》词:“黄扉紫闥,化钧高钞,风霆挥扫。” 明 李东阳 《任贤》诗:“臣心欲効慙无力,勉为吾皇赞化钧。”
(2).教化普及。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时序》:“昔在 陶唐 ,德盛化钧,野老吐何力之谈,郊童含不识之歌。” 周振甫 注:“化钧;化均,教化普遍,指风俗淳朴,有不教而化的意思。”
阴间,迷信谓人死后灵魂所在的地方。 宋 岑象求 《吉凶影响录》:“ 治平 中, 黄jing{1-1}国 死,见冥中数狱吏指一所曰:此 唐 武后 狱。” 清 昭槤 《啸亭杂录·蔡必昌》:“ 蔡太守 必昌 任 四川 重庆 守,云能过阴间,预知冥中事。” 鲁迅 《且介亭杂文末编·死》:“所以年纪一到五十上下,就给自己寻葬地,合寿材,又烧纸锭,先在冥中存储。”
杨冠卿名句,观诸园接花果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