吾闻读书人,惜气胜惜金。
累累如贯珠,其声和且平。
忽然低复昂,似绝反可听。
有时静以默,想见紬绎深。
心潜与理会,不觉咏叹淫。
昨夕汝读书,历响惊四邻。
方其气盛时,声能乱狂霖。
倏忽气已竭,口亦遂绝吟。
体疲神自昏,思虑那得清。
定能更隽永,温故而知新。
永歌诗有味,三复意转精。
勉汝讽诵余,且学思深湛。
(1).背诵。《周礼·春官·瞽蒙》:“讽诵诗,世奠繫。” 郑玄 注:“讽诵诗,谓闇读之不依咏也。”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 孔子 纯取 周 诗,上采 殷 ,下取 鲁 ,凡三百五篇。遭 秦 而全者,以其讽诵,不独在竹帛故也。”《南史·文学传·任孝恭》:“精力勤学,家贫无书,常崎嶇从人假借,每读一遍,讽诵略无所遗。” 章炳麟 《国故论衡·文学总略》:“古之言文章者,不专在竹帛讽诵之间。”
(2).朗读;诵读。 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﹝ 田鹏鸞 ﹞年十四五,初为閽寺,便知好学,怀袖握书,晓夕讽诵。” 明 海瑞 《兴革条例·礼属》:“讽之读书者,非但开其知觉而已,亦所以沉潜反覆而存其心,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。” 鲁迅 《书信集·致陶亢德》:“大札与《人间世》两本,顷同时拜领,讽诵一过,诚令人有萧然出尘之想。”
彭龟年名句,读书吟示铉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