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词乎
首页 - 诗词名句 - 眼前金帛毋嫌少,膝下儿孙不厌多

眼前金帛毋嫌少,膝下儿孙不厌多

出自宋代邵雍《训世孝弟诗十首》:

子孝亲兮弟敬哥,丈夫休听室人唉。
眼前金帛毋嫌少,膝下儿孙不厌多
但得家和贫也好,若教不义富如何。
王韩孝友垂青史,子孝亲兮弟敬哥。

查看所有邵雍诗词作品

注释参考

眼前

(1) [befor one's eyes]∶眼睛前面

眼前是一幢幢新建的农舍

(2) [at present;under one's nose;at the moment]∶目前,当前或面临

眼前的问题

详细解释

(1).眼睛面前;跟前。 南朝 梁 沉约 《和左丞庾杲之病》:“待漏终不溢,嚣喧满眼前。” 唐 杜甫 《草堂》诗:“眼前列杻械,背后吹笙竽。” 宋 朱淑真 《题四并楼》诗:“眼前此乐难兼得,许我登临载酒行。” 巴金 《灭亡》第四章:“一个美丽的前程出现在他底眼前。”

(2).目下;现时。 宋 苏轼 《次韵参寥寄少游》:“巖栖木石已皤然,交旧何人慰眼前。”《警世通言·老门生三世报恩》:“世人只知眼前贵贱,那知去后的日长日短。” 清 梁章鉅 《退庵随笔·家礼一》:“如今须考定人人眼前可行方好。” 瞿秋白 《赤都心史》四十:“各人暂时不杀自己的长官,而相约互杀各人的长官--以免眼前吃亏。”

金帛

黄金和丝绸。泛指钱物。《列子·说符》:“ 元君 大惊,立赐金帛。”《史记·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皇太后所赐金帛,尽以赐军吏。”《后汉书·南匈奴传论》“而单于骄踞益横,内暴滋深” 唐 李贤 注:“ 世祖 二年,令中郎将 韩统 报命赂遗金帛,以通旧好。” 清 陆嵩 《赠龚蓝生照琪大令》诗:“贼如再来集我民,结以金帛喻以诚。”

膝下

(1) [children]∶子女幼时常依于父母膝下,故借指幼儿

亲生之膝下。——《孝经》

膝下犹虚

(2) [(in letters)address to one's parents]∶在与父母通信时,用作敬辞,表示对父母的爱慕

违离膝下,三十五年。——守文护《报父母》

父亲大人膝下

详细解释

(1).指人幼年时常依于父母膝旁,言父母对幼孩之亲昵。《孝经·圣治》:“故亲生之膝下,以养父母日严。” 唐玄宗 注:“亲犹爱也,膝下谓孩幼之时也。”后用作对父母的亲敬之称。 晋 刘柔 妻 王氏 《怀思赋》:“忆昔日之欢恃,奉膝下而怡裕。” 北周 宇文护 《报母书》:“区宇分崩,遭遇灾祸,违离膝下,三十五年。”京剧《孔雀东南飞》第一场:“母亲请上受我一拜。儿久离膝下,少奉甘旨,恕孩儿不孝之罪。”又如给父母或祖父母写信时,在开头的称呼下加“膝下”两字,以示亲敬。

(2).指父母的身边。 南朝 梁 沉约 《为文惠太子礼佛愿疏》:“元良之位,长守膝下之懽。”《新唐书·高宗纪》:“ 太宗 尝命皇太子游欢习射,太子辞以非所好,愿得奉至尊,居膝下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四回:“老夫妻正喜多了两个媳妇庆赏团圆,偏儿子又不在膝下。” 巴金 《我的眼泪》:“他出生在阳光明媚的 南欧 的乡村,在双亲的膝下一直生活到十三岁。”

儿孙

儿孙 (érsūn) 儿子和孙子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泛指后代 descendants

不厌

(1).不嫌;不加以排斥。《论语·乡党》:“食不厌精,膾不厌细。”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战阵之间,不厌诈伪。” 清 李渔 《闲情偶寄·词曲》:“凡此皆有伦有脊之言,虽巧而不厌其巧。”

(2).不合。《文选·班彪<王命论>》:“取舍不厌斯位,符瑞不同斯度,而苟昧权利,越次妄据,外不量力,内不知命,则必丧保家之主。”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:“厌,合也。”

(3).不满足;不饱。厌,通“ 饜 ”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众皆竞进以贪婪兮,凭不厌乎求索。”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然 回 也屡空,糟穅不厌,而卒蚤夭。”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“富者犬马餘菽粟,骄而为邪;贫者不厌糟糠,穷而为姦。” 明 方孝孺 《赠金溪吴仲实序》:“必学於诗、书、礼、乐、六艺之文至於终身而不厌。”

(4).不服。《汉书·景帝纪》:“诸疑狱,若虽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厌者,輒讞之。” 颜师古 注:“厌,服也。”

不魇,不做恶梦。厌,通“ 魘 ”。

邵雍名句,训世孝弟诗十首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

0
纠错
猜你喜欢
应用推荐
诗词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