昔日寻师到海涯,手中常袖一青蛇。
随身风月长为伴,到处溪山总是家。
玉笥岩前曾结草,金华洞里独餐霞。
有人问我长生事,默默无言指落花。
(1).华美的盛衣食之竹箱。 南朝 梁 刘孝威 《拟古》诗:“青铺緑璅琉璃扉,琼筵玉笥金缕衣。”
(2).传说中的玉筐。《太平广记》卷三九七引《玉笥山录》:“天感其诚,乃降白玉笥置坛上。 武帝 遣使取之,至其坛,则飘风大震,捲玉笥而去。”
(3).指帝祚。 北周 庾信 《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》:“其后金行受命,玉笥南迁。”
(4).山名。在 湖南 湘阴县 东北,相传 屈原 放逐于此而作《九歌》,上有 屈子祠 。 南朝 梁 张缅 《南征赋》:“ 玉笥 登之而却老,金人植杖以尊泉。” 清 朱孝臧 《庆chun{1-1}宫》词:“断云 玉笥 ,感词客,依稀有灵。”
(5).山名。在 江西 永新县 。道家称为仙居之所。《云笈七籤》卷二七:“三十六小洞天……第十七 玉笥山洞 ,周廻一百二十里,名曰太玄法乐天。在 吉州 永新县 ,真人 梁伯鸞 主之。” 宋 苏辙 《青词·阁皂》:“过 临江 ,近瞻 阁皁 ,遥望 玉笥 ,诚心惕然。”
(6).山名。在 浙江 。 唐 方干 《思越中旧游寄友》诗:“断臂青猿啼 玉笥 ,成行白鸟下 耶溪 。” 宋 陆游 《游镜湖》诗:“超然登 玉笥 ,及此烟月夕。”自注:“ 玉笥峯 在 会稽山 南。”
[repay fovars received even after one's death] 受人大恩,死后也要报答
臣生当陨首,死当结草。——李密《陈情表》
详细解释(1).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 魏武子 有嬖妾,无子。 武子 疾,命 颗 ( 武子 之子)曰:‘必嫁是。’疾病,则曰:‘必以为殉。’及卒, 颗 嫁之,曰:‘疾病则乱,吾从其治也。’及 辅氏 之役, 颗 见老人结草以亢 杜回 , 杜回 躓而颠,故获之。夜梦之曰:‘余,而所嫁妇人之父也。尔用先人之治命,余是以报。’”后因以“结草”为受厚恩而虽死犹报之典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高堂隆传》:“魂而有知,结草以报。” 宋 苏轼 《到惠州谢表》:“精诚未泯,空餘结草之忠。” 明 张景 《飞丸记·怜儒脱难》:“愿他早配公侯,簪缨奕世。我生当啣环,死当结草。”
(2).扎草。《孔丛子·问军礼》:“然后将帅结草自缚,袒右肩而入。”《孙子·行军》“众草多障者,疑也” 三国 魏 曹操 注:“结草为障,欲使我疑也。” 晋 干宝 《晋纪总论》:“方岳无钧石之镇,关门无结草之固。”
(3).构造简陋的茅屋。《后汉书·李恂传》:“后坐事免,步归乡里,潜居山泽,结草为庐,独与诸生织席自给。” 唐 杜甫 《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》:“耕巖非谷口,结草即河滨。” 金 赵元 《宿少林寺》诗:“一庵祖师傍,异日亲结草。”
胜迹名。道书称三十六洞天之一,在 浙江省 金华市 北 金华山 下。《云笈七籤》卷二七:“第三十六 金华山 洞,周迴五十里,名曰 金华洞 元天,在 婺州 金华县 ,属 戴真人 治之。”
餐食日霞。指修仙学道。语出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下》:“呼吸沆瀣兮餐朝霞。”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:“《列仙传》 陵阳子 言春﹝食﹞朝霞,朝霞者,日始欲出赤黄气也。夏食沆瀣,沆瀣,北方夜半气也。并天地玄黄之气为六气。” 三国 魏 曹植 《驱车篇》:“封者七十帝, 轩皇 元独灵。餐霞漱沆瀣,毛羽被身形。” 黄节 注:“《楚辞》曰:‘飡六气而饮沆瀣兮,潄正阳而含朝霞。’” 唐 马戴 《送道友入天台山作》诗:“漱齿飞泉外,餐霞早境中。” 明 张居正 《七贤咏·嵇中散》:“少无适俗韵,早有餐霞愿。”
白玉蟾名句,题迎仙堂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