翊圣衔恩重,频年按节行。安危皆报国,文武不缘名。
受脤仍调鼎,为霖更洗兵。幕开丞相阁,旗总贰师营。
料敌知无战,安边示有征。代云横马首,燕雁拂笳声。
去镇关河静,归看日月明。欲知瞻恋切,迟暮一书生。
(1).古代出兵祭社,其名为宜。祭毕,以社肉颁赐众人,谓之受脤。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:“帅师者,受命于庙,受脤于社。” 杜预 注:“脤,宜社之肉,盛以脤器也。”
(2).称受命统军为“受脤”。《后汉书·皇甫嵩朱俊传论》:“ 皇甫嵩 、 朱儁 并以上将之略,受脤仓卒之时。” 唐 钱起 《送王相公赴范阳》诗:“受脤仍调鼎,为霖更洗兵。” 明 尹耕 《上谷歌》:“时名受脤当关将,岁德临分破阵年。” 清 钮琇 《觚賸·圆圆》:“天子尚隆推轂之仪,将军独耑受脤之柄。”
(1).烹调食物。 南朝 梁元帝 《金楼子·立言上》:“余见宰人叹曰:‘ 伊尹 与 易牙 同知调鼎,而有贤不肖之殊。’” 唐 刘禹锡 《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》诗:“侍膳曾调鼎,循陔更握兰。” 宋 吴曾 《能改斋漫录·事始一》:“《左传》:‘ 晏子 曰:“水火醯醢盐梅,以烹鱼肉。”’是古人调鼎用梅醢也。” 明 徐光启 《农政全书》卷二八:“《农桑通诀》曰:又一种泽蒜,可以香食。 吴 人调鼎,率多用此。”
(2).喻任宰相治理国家。语本《韩诗外传》卷七:“ 伊尹 ,故 有莘氏 僮也,负鼎操俎调五味,而立为相,其遇 汤 也。” 唐 孟浩然 《都下送辛大之鄂》诗:“未逢调鼎用,徒有济川心。” 元 萨都剌 《题光春卷上有萧滕王三学士赞》诗:“未经调鼎休惆悵,会见留酸到子孙。” 清 张大受 《呈竹垞先生四十韵》:“自此期调鼎,无端怨失弓。”
(3).指治理国家的才能。 唐 皇甫冉 《彭祖井》诗:“闻道延年如玉液,欲将调鼎献明光。”
(1).传说 周武王 出师遇雨,认为是老天洗刷兵器,后擒 纣 灭 商 ,战争停息。事见 汉 刘向 《说苑·权谋》。后遂以“洗兵”表示胜利结束战争。 唐 刘长卿 《平蕃曲》之一:“吹角报蕃营,迴军欲洗兵。” 清 侯方域 《拟上遣官致祭先师孔子阙里群臣谢表》:“隔朝之旷典,洗兵於此重逢;一代之休风,振鐸自兹勿替。”
(2).谓出师遇雨。 南朝 梁简文帝 《陇西行》之二:“洗兵逢骤雨,送阵出黄云。” 唐 戴叔伦 《奉天酬别郑谏议云逵卢拾遗景亮见别之作》诗:“洗兵救 卫 郡,诱敌讨 幽 都。”
钱起名句,送王相公赴范阳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