且转归人外,天移入画中。
冕旒余泽在,惊跸旧仪空。
卜宅三川绕,方丧万里通。
初寒石门路,松桧疯悲风。
[king's crown with tassels] 古代帝王的礼冠和礼冠前后的玉串,也用作皇帝的代称
详细解释(1).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。顶有延,前有旒,故曰“冕旒”。天子之冕十二旒,诸侯九,上大夫七,下大夫五。见《周礼·夏官·弁师》。 晋 崔豹 《古今注·问答释义》:“ 牛亨 问曰:‘冕旒以繁露,何也?’答曰:‘缀珠垂下,重如繁露也。’” 清 袁枚 《新齐谐·蒋太史》:“王年三十餘,清瘦微鬚,冕旒盛服,执笏北向。”
(2).专指皇冠。借指皇帝、帝位。 南朝 梁 沉约 《劝农访民所疾苦诏》:“冕旒属念,无忘夙兴。” 唐 韩愈 《江陵途中寄三学士》诗:“昨者京师至,嗣皇传冕旒。” 明 沉鲸 《双珠记·奏议颁赦》:“若奏若启,达羣意於冕旒。” 胡适 《<镜花缘>的引论》四:“他( 武则天 )能使一班文人政客拜倒在他的冕旒之下。”
(1).指大水泽。 唐 韩愈 《海水》诗:“一木有餘阴,一泉有餘泽。”
(2).指遗留给后人的德泽。 宋 曾巩 《皇妣昌福县太君吴氏焚告文》:“维先君先夫人积德累善, 巩 获蒙餘泽,备位於朝。” 宋 王安石 《寄题思轩》诗:“万屋尚歌餘泽在,一轩还向旧堂开。”
警跸。惊,通“ 警 ”。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颠道人》:“道人赤足着破衲,自张黄盖,作惊蹕声而出。”一本作“ 惊蹕 ”。
犹古礼。《汉书·郊祀志下》:“ 元帝 即位,遵旧仪,间岁正月,一幸 甘泉 郊 泰畤 ,又东至 河东 祠后土,西至 雍 祠 五畤 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粲传》:“时旧仪废弛,兴造制度, 粲 恆典之。”《旧唐书·后妃传下·代宗睿真皇后沉氏》:“是用仰稽旧仪,敬崇大号,举兹礼命,式遵前典。”
曾巩名句,仁宗皇帝挽词三首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