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省抡才,诏书下、芝泥犹湿。
应料得、出奇锦绣,争辉金碧。
三{1-1}级浪高鱼已化,九霄路远鹏方息。
有宗工、此地独持衡,将专席。
岁月晚,霜风急。
嗟老子,为行客。
念昔陪班缀,今亲辞色。
握手方成同社款,消魂又作歧亭别。
也不须、因赋大刀头,归心折。
亦作“ 抡材 ”。选拔人才。 唐 刘禹锡 《史公神道碑》:“ 元和 中,太尉 愬 为 魏 帅,下令抡才于辕门。”《旧唐书·刘迺传》:“今夫文部,既始之以抡材,终之以授位。” 宋 叶绍翁 《四朝闻见录·赵忠定抡才》:“此先公抡才报国之一端也。” 明 陈汝元 《金莲记·射策》:“惟改柱张絃,抡才访道。” 清 钱谦益 《祭赵端肃公文》:“今我衔命,抡材於 浙 。” 清 沉起凤 《谐铎·苏三》:“吾宁识英雄於 孙山 之外,不敢向及第花下抡才矣。”
指古人缄封书札物件用的封泥。上盖印章,如后世之用火漆印。或曰即印泥。 北周 庾信 《汉武帝聚书赞》:“芝泥印上,玉匣封来。” 明 杨慎 《艺林伐山·印色》:“今之紫粉,古谓之芝泥;今之锦砂,古谓之丹雘。皆濡印染籀之具也。” 清 龚自珍 《能令公少年行》:“银针玉薤芝泥封, 秦 疏 汉 密 齐 梁 工。”
京镗名句,满江红(次潼川漕刘殿院韵)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