薄伽梵相含空虚,化人分段同璠璵。
尔来示灭二千岁,真骨万里传中区。
钱塘有尼号法照,得自禁掖藏金铺。
欲因此胜高构阁,假设象似开群愚。
偶从好事至霅上,持出瞻玩相欢娱。
灵牙宝色玉不如,上有无数光明珠。
庄严一一出御帑,蜿蜒绣袋荣砗磲。
是时宾客尽上士,回向已登十地初。
殷勤称赞出软语。
坐人顾眄惊俗污。
因悲人生信如梦,浪逐声劫霜鬓须。
一源清净谁复无,枉入诸趋更崎岖。
愿因今日诣真际,古松白日常萧疏。
乃知金仙妙难测,余润普及沾凡枯。
况复老尺亦才辩,朱甍碧凡非难图。
行看迢嶢倚青嶂,翁妪颂说倾三吴。
佛教语。谓回转自己的功德,趋向众生和佛果。 南朝 陈 徐陵 《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》:“俱识还源,竝知回向。” 元 本 高明 《琵琶记·五娘到京知夫行踪》:“能吃酒,会噇斋,吃得醺醺醉,便去搂新戒。讲经和回向,全然尷尬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一百回:“待交了经,就来与你回向也。”
(1).回首面向。《书·召诰》“面稽天若” 孔颖达 疏引 汉 郑玄 曰:“面,犹迴向也。”
(2).佛教语。谓回转自己的功德,趋向众生和佛果。 北周 庾信 《道士步虚词》之七:“归心游太极,迴向入无名。” 倪璠 注:“《维摩詰经》:‘志当安住,方便迴向。’…… 僧肇 曰:‘迴彼杂行,向于一乘,此迴向心也。’” 隋 王胄 《卧疾闽越述净名意诗》:“復藉大因缘,勉以深迴向。” 瞿秋白 《赤都心史》一:“只有其中一篇《归天返地》,视人生观似乎和佛法的回向相仿佛。”
梵语意译。或译为“十住”。佛家谓菩萨修行所经历的十个境界。大乘菩萨十地为:欢喜地,离垢地,发光地,焰慧地,极难胜地,现前地,远行地,不动地,善慧地,法云地。另有三乘共十地,四乘十地,真言十地等,名目各有不同。 南朝 宋 谢灵运 《辨宗论附答问》:“一合於道塲,非十地之所阶, 释 家之唱也。” 唐高宗 《谒慈恩寺题奘法师房》诗:“萧然登十地,自得会三归。” 清 吴伟业 《庚戌梅信日雨过邓尉哭剖石和尚遇大雪夜宿还元阁》诗:“自居十地庄严上,道出三峰玄要间。” 吕澂 《中国佛学源流略讲》第二讲:“《华严经》的思想,后来又有所开展,所谓‘十地’本是由之达到成佛的思想。”参阅《华严经》卷二三、《成唯识论》卷九。
秦观名句,陪李公择观金地佛牙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