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古递相送,几时无逝波。篇章名不朽,寂灭理如何。
内殿留真影,闲房落贝多。从兹高塔寺,惆怅懒经过。
皇帝召见大臣和处理国事之处。因在皇宫内进,故称。《后汉书·灵帝纪》:“﹝ 中平 四年二月﹞己亥, 南宫 内殿罘罳自坏。” 唐 韦渠牟 《览外生卢纶诗因以示此》诗:“终期内殿联诗句,共汝朝天会 柏梁 。” 宋 周密 《齐东野语·绍兴御府书画式》:“引首前后用内府图书内殿书记印,或有题跋。”
(1).法身的影象。 唐 吕温 《南岳弥陀寺承远和尚碑》:“胜缘既结,真影来现。”
(2).祭祀时张挂的祖先画像。如:大堂上挂着一幅真影。
(1).梵语的音译。意为树叶。古 印度 常以多罗树叶写经。亦指佛陀在其下成道的菩提树。《佛说自誓三昧经》:“佛告天子:昔吾出家,以汝为证;诣贝多树,汝復为证。” 唐 段成式 《酉阳杂俎·木篇》:“贝多,出 摩伽陁国 ,长六七丈,经冬不凋。此树有三种:一者多罗娑力叉贝多;二者多梨婆力叉贝多;三者部婆力叉多罗多梨。并书其叶,部闍一色取其皮书之。贝多是梵语, 汉 翻为叶。贝多婆力叉者, 汉 言叶树也。 西域 经书,用此三种皮叶,若能保护,亦得五六百年。” 清 阎尔梅 《遂初园诗》:“东隣賸有逃禪地,更向 祗园 种贝多。”亦译作“贝多罗”。 清 吴伟业 《送张玉甲宪长之官邛雅》诗之三:“欲问辟支诸佛土,贝多罗树即关头。” 清 陈维崧 《贺新郎·中元感怀》词:“亟倩兰陀张浄饌,抛作贝多罗子,早勘破人间生死。”
(2).借指佛经。 唐 张鼎 《僧舍小池》诗:“贝多文字古,宜向此中翻。” 清 顾景星 《<楝亭集>序》:“贝多、金碧、象数、艺术,无所不窥。”
(3).传说中的国名。 南朝 梁 任昉 《述异记》卷上:“ 周成王 元年, 贝多国 人献舞萑, 周公 命返之。”
张乔名句,吊栖白上人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