礼仪三百复三千,酬酢天机理必然。
寒即加衣饥即食,孰为末节孰为先。
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子曰:‘诗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思无邪。’” 刑昺 疏:“按今《毛诗序》凡三百一十一篇,内六篇亡,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,今但言三百篇,故曰篇之大数。”后以“三百”指代《诗经》。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明诗》:“三百之蔽,义归无邪。” 清 姚鼐 《<敦拙堂诗集>序》:“文士得三百之义者,莫如 杜子美 。”参见“ 三百篇 ”。
(1).事物变化的道理。 三国 魏 刘劭 《人物志·材理》:“指机理,则颖灼而彻尽;涉大道,则径露而单持。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广譬》:“聪者料兴亡於遗音之絶响,明者覿机理於玄微之未形。”
(2).犹识鉴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王蕃楼玄等传论》:“ 贺邵 厉志高洁,机理清要。”
吕希哲名句,绝句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