彖辞
彖辞 (tuàncí) 《易经》中论卦义的文字。也叫“卦辞” writings on the implication of divinatory symbols in “The Book of Changes”;commentary on meaning of diagrams in the Classic of Changes
象辞
《周易》解释卦象与爻象之辞。 明 丰坊 《真赏斋赋》:“玩象辞於三圣,诵典训於四代。”
孔子
孔子 (Kǒngzǐ) (公元前551—前479)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、教育家、儒家创始人。名丘,字仲尼,鲁国陬邑(今山东曲阜东南)人。幼年生活贫困。学无常师,相传曾问礼于老子。50岁时任鲁国司寇,摄行相事。后同学生周游列国,终不见用。晚年致力教育事业,传弟子有3000人,著名者72人。政治上主张“正名”,认为“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”,都应名实相副,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。提倡德治教化,反对苛政。lun{1-1}理思想上宣传“仁”。“仁”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,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,是品德素养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的总称。教育思想上注重“学”与“思”的结合,提出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和“温故知新”。重视因材施教。现存《论语》集录孔子言行 Confucius
曾丰名句,题安子承读易堂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