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祠难著野衣冠,旋赎金章始见闲。
台架尘侵球路暗,花书墨渍笏头斑。
当年馹骑传呼赐,此日村童拂拭还。
若比前厅荒驿舍,见存犹可一开颜。
儿女传观省见稀,病身聊复借光辉。
莫嫌憔悴沈腰瘦,且喜间关秦璧归。
不是典来还酒债,亦非将去换蓑衣。
尘鱼甑釜时相厄,微汝谁能为解围。
即花押。 宋 叶梦得 《石林燕语》卷四:“ 唐 人初未有押字,但草书其名,以为私记,故号花书……花书之起,其必始此矣。” 宋 高似孙 《纬略》卷十:“ 齐高帝 使 江 夏 羣王学凤尾,一学便工……盖诸侯笺奏,皆批曰诺。诺字有尾若凤焉,盖花书也。” 宋 程大昌 《演繁露·花书》:“国初人简牘往来,其前起语处皆书名,后结语处即以花书代名,不再出名也。花书云者,自书其名,而走笔成妍状,如花葩也。”参见“ 花押 ”。
(1). 宋 人称方团毬路花纹为“笏头”。 宋 欧阳修 《归田录》卷二:“今俗谓毬路为笏头,御僊花为荔枝,皆失其本号也。”
(2).“ 笏头带 ”的省称。 宋 洪迈 《容斋四笔·仕宦捷疾》:“执政官宰相,方团毬文带,俗谓之笏头者是也。”
范成大名句,次韵虞子建见咍赎带作醮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