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满群山是甚清,燕化乘兴绘如情。
通灵妙绝徒夸诞,真迹曾传可辨明。
御府多藏亡足惜,边庭罕见叹边声。
天教待制成双轴,好挂高堂作画城。
(1).通于神灵。 汉 班固 《幽通赋》:“精通灵而感物兮,神动气而入微。” 唐 陆龟蒙 《奉和袭美太湖诗·包山祠》:“自非通灵才,敢陟羣仙峯。”《西湖二集·文昌司怜才慢注录籍》:“若是説好,便通灵起感应,香火繁盛起来。” 郁达夫 《为霭民先生题经公致渊画松》诗之二:“六法通灵力有餘,暮年点笔势凌虚。”
(2).善于应变;不拘泥。 宋 胡仔 《苕溪渔隐丛话后集·回仙》:“吾得道年五十,第一度 郭上灶 ,第二度 赵仙姑 。 郭 性顽钝,只与追钱延年之法; 赵 性通灵,随吾左右。”
(3).消息来得快;来源广。《娱目醒心编》卷五第一回:“ 福达 身虽有监,京中綫索却自通灵。”
(4).灵验。《天雨花》第二七回:“烧香妇女来问事,説来句句尽通灵。”
(5).灵敏。 茅盾 《子夜》十四:“厂里一有了吃醋争风那样的事,你们的耳朵就会通灵。”
言词夸大虚妄,不合实际。《荀子·不苟》:“言己之光美,拟於 舜 禹 ,参於天地,非夸诞也。” 唐 元稹 《何满子歌》:“自外徒烦记得词,点拍纔成已夸诞。” 明 方孝孺 《殷浩》:“以言语自表异者,类多夸诞之士。” 章炳麟 《思乡原上》:“自 唐 以降之狂狷者,自辞章夸诞至。”
虚妄不实。 汉 王充 《论衡·道虚》:“或时 卢敖 学道求仙,游乎北海,离众远去,无得道之效,惭於乡里,负於论议。自知以必然之事见责於世,则作夸诞之语。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袪惑》:“而浅薄之徒,率多夸诞自称説。” 明 胡应麟 《少室山房笔丛·经籍会通二》:“《逸周书》、《穆天子》等,虽多夸诞,然文字殊古,且未尝有所依託。” 茅盾 《为了和平民主和人类的进步事业》:“它的鞭挞的锋芒不但指向那个can{1~1}暴、奢侈而又愚蠢的皇帝,也指向一切虚浮夸诞而自命不凡的人们。”
洪皓名句,程待制以黄居寀芦鹭易燕穆之雪满群山图次韵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