孤宿孤江嗟婉娩,穷冬残夜认璿玑。
乘槎邂逅关心切,舒锦绸缪到眼稀。
岂有梧桐留凤食,端愁霰雪犯狐衣。
秦楼老去诮多可,好听吴侬缓缓归。
亦作“ 乘楂 ”。乘坐竹、木筏。传说天河与海通,有人居海渚者,年年八月见有浮槎去来,不失期,遂立飞阁于查上,乘槎浮海而至天河,遇织女、牵牛。此人问此是何处,答曰:“君还至 蜀 郡访 严君平 则知之。”后至 蜀 , 君平 曰:“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。”正是此人到天河时。见 晋 张华 《博物志》卷十。《艺文类聚》卷八引“查”作“楂”。 南朝 梁 宗懔 《荆楚岁时记》也载有类似的传说: 汉 张骞 奉命出使 西域 等 河 源,乘槎经月,到一城市,见有一女在室内织布,又见一男子牵牛饮河,后带回织女送给他的支机石。 北周 庾信 《哀江南赋序》:“况復舟楫路穷,星汉非乘槎可上;风飇道阻, 蓬莱 无可到之期。” 宋 苏轼 《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》:“岂知乘槎天女侧,独倚云机看织纱。” 清 孔尚任 《岸桴记》:“予乘槎三年,江淮湖海,住若里巷。”后用以比喻奉使。 唐 杜甫 《有感》诗之一:“乘槎断消息,无处觅 张騫 。” 清 汪懋麟 《得舟次二只琉球使还消息》诗之一:“闻道乘槎客,安流实快哉。” 清 黄遵宪 《远归》诗:“且图傍岸牵舟住,竞説乘槎犯斗还。”参见“ 星槎 ”、“ 浮槎 ”。
(1).心情迫切。 宋 周邦彦 《满路花·咏雪》词:“知他那里,争信人心切。” 魏国禄 《随zhou{1-1}恩{1~1}来副主席长征》:“我一过去,小鬼们高兴极了,都争着要上牲口。我说:‘不行,一次只能上三个。’他们过河心切,根本不听。”
(2).心意真切。 唐 李白 《雪谗诗赠友人》:“辞殫意穷,心切理直。如或妄谈,昊天是殛。” 冯德英 《苦菜花》第四章:“ 王柬芝 看样子倒是为人心切,已抢上来提过包袱。”
见到,看见。 唐 曹邺 《从天平节度使游平流园》诗:“池塘静於寺,俗事不到眼。”《宣和书谱·谢万》:“独‘鯁恨’一帖尤著见於世。其亦 魏 晋 已来流传到眼者,类多哀悼语,此其然也。”《老残游记》第七回:“这过往的人,凡是江湖上朋友,他到眼便知。”
晁说之名句,涂中依韵和高主簿完翁见赠长句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