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把夫子论,无惭贞惠文。
不应其子戍,至自请於君。
亦作“ 无慙 ”。 1.无所惭愧。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祝盟》:“神之来格,所贵无惭。” 唐 杜甫 《赠崔十三评事公辅》诗:“舅氏多人物,无惭困翮垂。”
(2).引申指不逊于或当得起。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事类》:“夫山木为良匠所度,经书为文士所择。木美而定於斧斤,事美而制於刀笔,研思之士,无惭匠石矣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:“枰中举国莫争先,女将驰名善战。玉手无慙国手,秋波合唤秋仙。高居师席把棋传,石作门生也眩。”
(3).不知羞愧。 明 陈继儒 《读书镜》卷六:“惟孜孜以安闲不扰为务,而不肯斯须就劳者,故圣人斥之为无惭人。”
谓忠贞而爱民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 公叔文子 卒,其子 戍 ,请諡於君。曰:‘日月有时,将葬矣,请所以易其名者。’君曰:‘昔者 卫国 凶饥,夫子为粥,与国之饿者,是不亦惠乎。昔者 卫国 有难,夫子以其死卫寡人,不亦贞乎。夫子听 卫国 之政,脩其班制,以与四隣交, 卫国 之社稷不辱,不亦文乎。故谓夫子 贞惠文子 。’”《周书·裴侠传》:“民歌之曰:‘肥鲜不食,丁庸不取, 裴公 贞惠,为世规矩。’” 唐 李德裕 《赠陈夷行司徒制》:“昔 柳庄 云亡,輟宗庙之祭; 公叔 既殁,表贞惠之名。”
林同名句,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公叔戍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