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自《明史·列传·卷四十九》
解释:君子有三件值得可惜的事:一辈子不学习,是第一件可惜的事;一天无所事事,是第二件可惜的事;一个人的名声败坏,是第三件可惜的事。
原文摘要:
严禁绝。淮、徐、济宁军士,赴京操练,然其地实南北要冲,宜各设文武官镇守,训兵屯田,常使两京声势联络,仓猝可以制变。”章下所司行之,唯不设文武官。迁江西副使,提督学校。其教务先德行。进浙江右参政。处州民苦虐政,走山谷。寅檄招之,众皆解散。久之,进山东右布政使。弘治初,致仕归。寅清直无党援。尝语人曰:“君子有三惜:此生不学,一可惜。此日闲过,二可惜。此身一败,三可惜。”世传为名言。陈壮,字直夫,其先浙江山阴人。祖坐事谪戍交阯,后调京卫,遂家焉。壮举天顺八年进士,授南京御史。编修章懋等建言得罪,抗疏救之。帝遣中官采花木,复疏谏。尚书陈翌请以马豆代百官俸,壮言饲马之物,不可养士大夫。事乃寝。壮家素寠,常禄外一无所取。父母殁,庐墓侧,居丧一循古礼。历江西佥事,致仕归。
这辈子。 唐 李商隐 《马嵬》诗之二:“海外徒闻更九州,他生未卜此生休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这十年裡,我便课子读书,成就出一个儿子来,也算不虚度此生了。”
(1).不学习;不求学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不学《诗》,无以言。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疾谬》:“诚知不学之弊,硕儒之贵。” 宋 曾巩 《宜黄县县学记》:“盖以不学未成之材而为天下之吏,又承衰弊之后,而治不教之民,呜呼!仁政之所以不行,贼盗刑罚之所以积,其不以此也歟?”
(2).谓没有学问。 明 胡应麟 《少室山房笔丛·经籍会通二》:“又以《文选》 李善 注在五臣后,其疏浅不学,几於 王侍书 题阁帖矣!”《老残游记》第三回:“兄弟以不学之资,圣恩叫我做这封疆大吏。”
(1).一旦失败或一次失败。《新唐书·文艺传下·吴武陵》:“假使官军百败,而行阵未尝乏;足下一败,败成禽矣。”《二程遗书》卷二上:“今日堂堂天下,只西方一败,朝廷遂震,何也?”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梁史上》:“ 李克用 喜曰:‘ 周阳五 此举,足以雪 沧滩 一败之耻矣!’”
(2).完全失败。《新唐书·魏徵传》:“始 魏公 起叛徒,振臂大呼,众数十万,威之所被半天下,然而一败不振,卒归 唐 者,固知天命有所归也。”
(3).全部败落。 唐 杨炯 《幽兰赋》:“悲秋风之一败,与蒿草而为芻。”
张廷玉名句,明史·列传·卷四十九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