暮归走马沙河塘,炉烟袅袅十里香。
朝行曳杖青牛岭,崖泉咽咽千山静。
君勿笑老僧,耳聋唤不闻,百年俱是可怜人。
明朝且复城中去,白云却在题诗处。
见“ 马豆 ”。
河堤。 宋 何薳 《春渚纪闻·司马才仲遇苏小》:“不踰年而 才仲 得疾,所乘画水舆艤泊河塘。” 应修人 《看花去》诗:“对河的桃林沿河塘:脚边苜蓿;拦腰有菜花黄。”
见“ 炉烟 ”。
亦作“ 炉烟 ”。1.熏炉或香炉中的烟。 南朝 梁简文帝 《晓思诗》:“炉烟入斗帐,屏风隐镜臺。” 宋 苏轼 《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到》诗:“暮归走马沙河塘,炉烟裊裊十里香。” 清 支机生 《珠江名花小传》:“炉烟暗递浩歌声。”
(2). 庐山 香炉峰 的云气。借指 香炉峰 。 宋 梅尧臣 《寄王江州》诗:“何尝闻堠火,唯是对炉烟。潮到 盆城 否?犹期信可传。”
(3).旧时宫殿前丹墀设焚香炉,后因以指代宫廷、朝官。 唐 无名氏 《元日观上公献寿赋》:“趋云陛以陈词,向炉烟而稽首。” 唐 韦应物 《燕李录事》诗:“与君十五侍皇闈,晓拂炉烟上赤墀。” 唐 方干 《送杭州李员外》诗:“必恐驻班留立位,前程一步是炉烟。”
(4).指炉火。 宋 周邦彦 《满庭芳·夏日溧水无想山作》词:“地卑山近,衣润费炉烟。”炉,一本作“ 罏 ”。
苏轼名句,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到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