搥鼍花铿鲸宴瑶花台,红鸦花弄翼春徘花徊。
和风入坐宾主乐,金觥玉豆天中来。
劝君剧饮莫自诉,暗中光景能相催。
试看庭前好花谢,枝下落多枝上开。
人生不厌苦行乐,勿用蹙促相惊猜。
贤愚贵贱各有命,此理悟者真贤哉。
(1).不嫌;不加以排斥。《论语·乡党》:“食不厌精,膾不厌细。”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战阵之间,不厌诈伪。” 清 李渔 《闲情偶寄·词曲》:“凡此皆有伦有脊之言,虽巧而不厌其巧。”
(2).不合。《文选·班彪<王命论>》:“取舍不厌斯位,符瑞不同斯度,而苟昧权利,越次妄据,外不量力,内不知命,则必丧保家之主。”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:“厌,合也。”
(3).不满足;不饱。厌,通“ 饜 ”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众皆竞进以贪婪兮,凭不厌乎求索。”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然 回 也屡空,糟穅不厌,而卒蚤夭。”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“富者犬马餘菽粟,骄而为邪;贫者不厌糟糠,穷而为姦。” 明 方孝孺 《赠金溪吴仲实序》:“必学於诗、书、礼、乐、六艺之文至於终身而不厌。”
(4).不服。《汉书·景帝纪》:“诸疑狱,若虽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厌者,輒讞之。” 颜师古 注:“厌,服也。”
不魇,不做恶梦。厌,通“ 魘 ”。
犹勿动。谓不可有所作为。《易·乾》:“初九,潜龙,勿用。” 孔颖达 疏:“圣人虽有龙德,於此时唯宜潜藏,勿可施用,故言勿用。” 王引之 《经义述闻·周易上》:“用,施行也。勿用,无所施行也。” 王引之 《易·既济》:“ 高宗 伐 鬼方 ,三年克之。小人勿用。”《易·颐》:“六三。拂颐,贞凶,十年勿用。无攸利。”
(1).犹逼迫。 唐 元稹 《琵琶歌》:“去年御史留东臺,公私蹙促颜不开。” 唐 白居易 《长乐亭留别》诗:“昔时蹙促为迁客,今日从容自去官。”
(2).局促不安貌。 唐 元结 《时化》:“颜容为风俗所化,无不作姦邪蹙促之色。”
(3).犹萎缩。 梁启超 《杂答某报》五:“生产方面,虽日蹙促,而分配方面,则甚均匀。”
惊恐猜疑。 唐 高适 《奉和鹘赋》:“望凤沼而轻举,纷羽族以惊猜。” 宋 苏辙 《次韵沉立少卿白鹿》诗:“白鹿何年养,惊猜未肯驯。” 清 俞樾 《茶香室续钞·李太白轶事》:“养奇禽千计,呼皆就掌取食,了无惊猜。”
文同名句,野田黄雀行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