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词乎
首页 - 诗词名句 - 超腾今古绝形名,四七二三宗慧命

超腾今古绝形名,四七二三宗慧命

出自宋代释印肃《颂证道歌证道歌》:

无价珍,用无尽,刹刹尘尘光迥迥。
超腾今古绝形名,四七二三宗慧命

查看所有释印肃诗词作品

注释参考

超腾

(1).跳跃;翻腾。 汉 刘向 《新序·杂事五》:“子独不见夫玄猿乎?当其居桂林之中,峻叶之上,从容游戏,超腾往来。” 唐 李邕 《斗鸭赋》:“超腾兮往来,澄潭为之濆濩。” 明 郎瑛 《七修类稿·诗文三·钱塘十咏》:“超腾 渤澥 三千界,照耀 阎浮 四百州。”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四四回:“一军凡三百乘,无不超腾而上者。”

(2).飞腾;驰骤。《文选·王褒<洞箫赋>》:“状若捷武,超腾踰曳,迅漂巧兮。” 吕向 注:“簫声状如捷武之人,超腾於空也。” 唐 李白 《东海有勇妇》诗:“学剑 越 处子,超腾若流星。” 宋 陆游 《夜归》诗:“须臾一饱各散去,帆席健快如超腾。” 明 刘基 《春夜》诗:“如彼老马,心念超腾。”

(3).超越,凌驾。 唐 王勃 《拜南郊颂》序:“若夫应运而生,继天而作,鼓动千载之下,超腾百王之上。”

(4).越级提升。《资治通鉴·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》:“百官迁除,各有常度,虽奇才异行,不免终老常调;其以巧諂邪险自进者,则超腾不次,自有他蹊矣。”

今古

(1).现时与往昔。 唐 韩愈 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议论证据今古,出入经史百子。” 宋 苏轼 《夜直秘阁呈王敏甫》诗:“共谁交臂论今古,只有闲心对此君。”

(2).谓古往今来,从古到今。

(3).过去、往昔。亦借指消逝的人事、时间。《北史·薛辩传》:“汝既未来,便成今古,缅然永别,为恨何言!” 唐 王昌龄 《同从弟销南斋玩月》诗:“冉冉几盈虚,澄澄变今古。” 元 赵孟頫 《闻捣衣》诗:“人间俯仰成今古,何待他时始惘然。” 清 纳兰性德 《蝶恋花》词:“不恨天涯行役苦,只恨西风,吹梦成今古。”

形名

(1).事物的实在和名称。古代思想家常用作专门术语,以讨论实体和概念的关系、特殊和一般的关系。《庄子·天道》:“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。” 郭象 注:“得分而物物之名各当其形也。”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凡得道者,形不可得而见,名不可得而扬,今汝已有形名矣,何道之所能乎。” 宋 王安石 《九变而赏罚可言》:“修五礼,同律度量衡,以一天下,此之谓明形名。” 清 袁枚 《随园随笔·辨讹》:“ 申 韩 形名之学,其法在审合形名,故曰‘不知其名,復修其形’,今称为刑罚之刑,误矣。”

(2).指指挥方式、方法。《孙子·势》:“鬭众如鬭寡,形名是也。” 曹操 注:“旌旗曰形,金鼓曰名。” 梅尧臣 注:“形以旌旗,名以采章,指麾应速,无有后先。”

(3).即刑名。指刑律。形,通“ 刑 ”。 明 无名氏 《赠书记·恃权抄没》:“区区的官除锦衣,专执掌形名法纪。”

四七

(1).二十八。四乘七所得。指二十八年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上》:“ 光武 先在长安时,同舍生 彊华 自 关中 奉赤伏符,曰:‘ 刘秀 发兵捕不道,四夷云集龙鬭野,四七之际火为主。’” 李贤 注:“四七,二十八也,自 高祖 至 光武 初起,合二百二十八年,即四七之际也; 汉 火德,故火为主也。”《北齐书·文苑传·颜之推》:“四七之期必尽,百六之数溘屯。”原注:“ 齐 初践祚计止於二十八年。”

(2).二十八。四乘七所得。亦指人年二十八岁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:“﹝女子﹞四七,筋骨坚,髮长极,身体盛壮。”

(3).二十八。四乘七所得。指 东汉 开国功臣 云台 二十八将。《文选·张衡<东京赋>》:“我 世祖 忿之,乃龙飞 白水 ,凤翔参墟,授鉞四七, 共工 是除。” 李善 注:“四七,二十八将也。”《文选·左思<魏都赋>》:“相兼二八,将猛四七。” 张载 注:“四七者, 汉 光武 二十八将也。” 清 王闿运 《拟李鸿章陈苗事折子》:“ 援 ( 马援 )之智勇,冠於四七。”参见“ 二十八将 ”。

(4).二十八。四乘七所得。指二十八宿。《后汉书·刘瑜传》:“盖诸侯之位,上法四七,垂文炳燿,关之盛衰者也。” 李贤 注:“四七,二十八宿也。诸侯为天子守四方,犹天之有二十八宿。《汉官仪》曰:‘天子建侯,上法四七也。’” 前蜀 杜光庭 《蜀王葛仙化祈雨醮词》:“伏以四七在天,垂文定位;三八镇地,设象分灵。”

(5).旧俗,人死后每隔七天为忌日,祭奠一次。第四个忌日称“四七”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六回:“ 鲍廷璽 哭着应道:‘小的父亲死了。’ 向道臺 道:‘没了几时?’ 鲍廷璽 道:‘明日就是四七。’”参见“ 七七 ”。

二三

(1).谓不专一;反复无定。《书·咸有一德》:“德唯一,动罔不吉;德二三,动罔不凶。” 孔 传:“二三,言不一。”《晋书·慕容垂载记》:“虽曰君臣,义深父子,岂可因其小隙,便怀二三。” 宋 文天祥 《罗融斋墓志铭》:“不以利害为二三。其忠信如此。”《醉醒石》第四回:“这事断要死争,二三不得的。”

(2).约数,不定数。表示较少的数目,犹言几。《国语·吴语》:“﹝ 越王 ﹞曰:‘ 勾践 用帅二三之老,亲委重罪,顿顙於边。’” 汉 王褒 《僮约》:“日暮以归,当送乾薪二三束。” 唐 皎然 《咏小瀑布》:“瀑布小更奇,潺湲二三尺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五七回:“ 呼延灼 吃了一惊,便叫酒保引路,就田塍上赶了二三里。” 石楠 《张玉良传》:“她一定会兴奋得两颊泛上荷红,上面滴洒着二三点露珠。”

(3).约数,不定数。谓二成或三成。 汉 班固 《西都赋》:“草木涂地,山渊反覆,蹂躪其十二三,乃拗怒而少息。” 清 李渔 《奈何天·逃禅》:“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,可与人言无二三。”

(4).约数,不定数。谓第二或第三。 宋 陈亮 《谢张侍御启》:“第其度程,亦在二三之数。”

(5).约数,不定数。犹言再三,多次。《百喻经·妇诈称死喻》:“妇於后时心厌傍夫,便还归家,语其夫言:‘我是汝妻。’夫答之言:‘我妇久死,汝是阿谁?妄言我妇。’乃至二三,犹故不信。”

(6).即六。《文选·何晏<景福殿赋>》:“故载祀二三,而国富刑清。” 张铣 注:“二三,谓 明帝 六年也。”

慧命

(1).指弘传的佛法。佛教以智慧为法身的寿命,智慧夭,则法身亡,故云慧命。 宋 张商英 《护fa{1|1}论》:“如斯人也,使之侍君,则佞其君,絶佛种性,断佛慧命。” 清 钱谦益 《毛子晋六十寿序》:“吾友 萧伯玉 、 范质公 议藏《大藏》方册, 子晋 誓愿荷担,续佛慧命。皮纸骨笔,不遑恤也。”

(2).引申指人的智慧所注。 清 周亮工 《书陈石门再游燕台诗后》:“过数日又復袖去,盖恐僕患难中匆匆遗失,断人慧命, 石门 之意何深歟!”

(3).僧人的尊称。 唐 道宣 《四分律行事钞》卷下:“下座称上座为尊者,上座尊下座为慧命。”

释印肃名句,颂证道歌证道歌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

0
纠错
猜你喜欢
应用推荐
诗词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