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.天之常道。 唐 李白 《献从叔当涂宰阳冰》诗:“金镜霾六国,亡 新 乱天经。” 汉 班固 《典引》:“躬奉天经,惇睦辨章之化洽。” 唐 柳宗元 《寿州安丰县孝门铭》:“禀承粹和,篤守天经。”参见“ 天经地义 ”。
(2).天象。亦泛指天空。 南朝 宋 鲍照 《游思赋》:“仰尽兮天经,俯穷兮地络。” 唐 王勃 《益州夫子庙碑》:“珠衡玉斗,徵象纬於天经;虎踞龙蹲,集风云於地纪。” 清 姚鼐 《雨登岳阳楼》诗:“风交广漠野,云起盪天经。”
星名。借指黄道。 北魏 张渊 《观象赋》“天狗接狼以吠守”旧注:“天市中街主惊怖,故曰吠守。” 唐 杜甫 《夏日叹》诗:“夏日出东北,陵天经中街。” 浦起龙 注:“其间有二小星曰天街,正跨黄道,故可云中街也。” 元 袁桷 《椿堂赋》:“日临中街,霜飞冰霾。”
(1).赤光,红色光亮。 三国 魏 曹植 《斗鸡诗》:“羣雄正翕赫,双翘自飞扬。挥羽邀清风,悍目发朱光。” 宋 梅尧臣 《闻学士院试含桃荐寝庙诗拟作》诗:“露颗明朝日,朱光逼赭袍……天子从兹食,羣臣赐亦叨。”
(2).日光。《文选·张载<七哀诗>之二》:“朱光驰北陆,浮景忽西沉。” 李善 注:“朱光,日也。” 南朝 宋 谢庄 《怀园引》:“ 汉水 初緑柳叶青,朱光蔼蔼云英英。” 唐 杜甫 《夏日叹》诗:“夏日出东北,陵天经中街。朱光彻厚地,鬱蒸何由开!” 清 唐孙华 《三月晦日同年狄向涛太史招同诸公集寄园》诗:“渐愁朱光炎,所喜緑阴蒨。”
(3).指烛光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伤爱子赋》:“惟人生之在世,恒欢寡而戚饶……迅朱光之映夜,湛白露之凝朝。” 清 孙枝蔚 《慰雷伯吁丧幼子》诗:“凝朝湛白露,映夜迅朱光。”
(4).谓火德。 汉 以火德兴,因亦借称 汉 朝。《文选·张衡<南都赋>》:“曜朱光於白水,会九世而飞荣。” 李善 注:“朱光,火德也。” 三国 魏 曹植 《汉二祖优劣论》:“昔 汉 之初兴, 高祖 因暴 秦 而起…… 光武 秉朱光之巨鉞,震赫斯之隆怒。”《文选·陆机<汉高祖功臣颂>》:“金精乃頽,朱光以渥。” 李善 注:“朱光,谓 汉 也。”
指大地。《后汉书·仲长统传》:“当君子困贱之时,跼高天,蹐厚地,犹恐有镇厌之祸也。” 唐 白居易 《重赋》诗:“厚地植桑麻,所要济生民。” 宋 梅尧臣 《梦感》诗:“生哀百十载,死苦千万春。何为千万春?厚地不復晨。” 清 顾炎武 《再谒天寿山陵》诗:“下蟠厚地深,上峻青天极。”
亦作“ 何繇 ”。1.从何处,从什么途径。《楚辞·天问》:“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” 汉 王褒 《四子讲德论》:“僕虽嚚顽,愿从足下。虽然,何由而自达哉!” 唐 王昌龄 《送韦十二兵曹》诗:“出处两不合,忠贞何由伸?” 宋 蔡絛 《铁围山丛谈》卷六:“ 晋 张华 有鸚鵡,每出还,輒説僮僕好恶。一日,寂无言; 华 问其故,曰:‘被禁在瓮中,何繇得知?’” 鲁迅 《野草·墓碣文》:“痛定之后,徐徐食之。然其心已陈旧,本味又何由知?”
(2).怎能。 南朝 宋 谢灵运 《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》诗:“美人游不还,佳期何由敦?”《宋书·沉庆之传》:“治国譬如治家,耕当问奴,织当访婢。陛下今欲伐国,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,事何由成?” 明 刘基 《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》诗之三:“路远无羽翼,何由得飞还?”《醒世恒言·李玉英狱中讼冤》:“稍加责罚,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,説你怎地凌虐。妹夫必然着意防范,何繇除得?”
(3).因何。 清 姚衡 《寒秀草堂笔记》卷三:“有云 太仓 王宫詹 ,藏 宋 搨《十三行》,一字无损。然与《玉版》对观,无少差,信为《玉版》未损时之拓也。何由落水,以致剥漶?或造物忌之邪?”
杜甫名句,夏日叹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