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经华原来,不复见平陆。
北上唯土山,连山走穷谷。
火云无时出,飞电常在目。
自多穷岫雨,行潦相豗蹙。
蓊匌川气黄,群流会空曲。
清晨望高浪,忽谓阴崖踣。
恐泥窜蛟龙,登危聚麋鹿。
枯查卷拔树,礧磈共充塞。
声吹鬼神下,势阅人代速。
不有万穴归,何以尊四渎。
及观泉源涨,反惧江海覆。
漂沙坼岸去,漱壑松柏秃。
乘陵破山门,回斡裂地轴。
交洛赴洪河,及关岂信宿。
应沈数州没,如听万室哭。
秽浊殊未清,风涛怒犹蓄。
何时通舟车,阴气不黪黩。
浮生有荡汩,吾道正羁束。
人寰难容身,石壁滑侧足。
云雷此不已,艰险路更跼。
普天无川梁,欲济愿水缩。
因悲中林士,未脱众鱼腹。
举头向苍天,安得骑鸿鹄。
(1).鬼与神的合称。《易·谦》:“鬼神害盈而福谦,人道恶盈而好谦。”《礼记·仲尼燕居》:“鬼神得其饗,丧纪得其哀。” 孔颖达 疏:“鬼神得其饗者,谓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。” 唐 韩愈 《原鬼》:“无声与形者,鬼神是也。” 清 姚衡 《寒秀草堂笔记》卷三:“夫古人作书垂后……亦鉴及后人之无赖,故徐引其机,以待有心者之自为觉悟,庶不蹈妄传之戒,为鬼神所忌耳。”
(2).泛指神灵、精气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养材以任地,载时以象天,依鬼神以制义。” 张守节 正义:“鬼之灵者曰神也。鬼神曰山川之神也。”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历日月而迎送之,明鬼神而敬事之。” 张守节 正义:“天神曰神,人神曰鬼。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,贤人之精气谓之鬼。”
(3).偏指鬼;死去的祖先。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今君若步玉趾,辱见寡君……致君之嘉惠,是寡君既受貺矣,何 蜀 之敢望?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,岂唯寡君?”《孝经·感应》:“宗庙致敬,鬼神著矣。” 唐玄宗 注:“事宗庙能尽敬,则祖考来格。”
(4).指形体与精灵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故人者,其天地之德,阴阳之交,鬼神之会,五行之秀气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鬼谓形体,神谓精灵。《祭义》云:‘气也者,神之盛也;魄也者,鬼之盛也。’必形体精灵相会,然后物生。”
(5).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。《易·繫辞上》:“精气为物,游魂为变,是故知鬼神之情状。” 韩康伯 注:“尽聚散之理,则能知变化之道。” 孔颖达 疏:“物既以聚而生,以散而死,皆是鬼神所为,但极聚散之理,则知鬼神之情状也。”后世哲学家多以阴阳之变、气的往来屈伸解释“鬼神”。 汉 王充 《论衡·论死》:“鬼神,阴阳之名也。阴气逆物而归,故谓之鬼;阳气导物而生,故谓之神。”《礼记·中庸》:“鬼神之为德,其盛矣乎。” 程颐 章句:“鬼神,天地之功用,而造化之迹也。 张子 曰:‘鬼神者,二气之良能也。’愚谓以二气言,则鬼者阴之灵也,神者阳之灵也。以一气言,则至而神者为神,反而归者为鬼,其实一物而已。”《朱子语类》卷三:“鬼神只是气,屈伸往来者气也。”
(1).观看人;观察人。 宋 陆游 《醉中浩歌罢戏书》诗:“老眼閲人真烂熟,壮心得酒旋消磨。”
(2).引申指检查;审察。《红楼梦》第七七回:“遂带领众人,又往别处去閲人。”
(3).指给人看相。语本《汉书·王吉贡禹等传序》:“ 君平 ( 严君平 )卜筮於 成都 市……裁日閲数人,得百钱足自养,则闭肆下帘而授《老子》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八:“相士看见大惊道:‘先辈气色极高。吾在此閲人多矣,无出君右者。’” 清 侯方域 《蹇千里传》:“会有善相人者,过之曰:‘吾閲人多矣,公耳累累然,面狭而长,类 诸葛瑾 ,后当极人臣,必富贵,无相忘也。’”
(4).与人交往,结识。 宋 吴处厚 《青箱杂记》卷二:“ 执中 好閲人,而 解宾王 最受知。” 明 吴宽 《汤媪传》:“媪自 周 歷 汉 唐 至 宋 ,已二千餘岁,人谓其犹处子也,閲人虽多,无可以当意者。” 瞿秋白 《文艺杂著续辑·人才易得》:“美人儿而说‘多年’,自然是阅人多矣的徐娘了。”
杜甫名句,三川观水涨二十韵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