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白亡,李贺死,陈陶赵睦寻相次。
须知代不乏骚人,贯休之后,惟修睦而已矣。
睦公睦公真可畏,开口向人无所忌。
才似烟霞生则媚,直如屈轶佞则指。
意下纷纷造化机,笔头滴滴文章髓。
明月清风三十年,被君驱使如奴婢。
劝君休,莫容易,世俗由来稀则贵。
珊瑚高架五云毫,小小不须烦藻思。
(1).谓口气缓和下来,不再坚持原先的看法。《东观汉记·赵孝王良传》:“ 良 意下,曰:‘我为诈汝耳,当復何苦乎?’”
(2).意见。《京本通俗小说·碾玉观音》:“不知你意下如何?” 明 陈汝元 《金莲记·赐环》:“贤侄暂留敝寓,一则重逢骨肉,二则进取功名,不识意下如何?” 姚雪垠 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四一章:“我倒有一个主张,不知你们两位意下如何?”
(3).心中。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唐史上》:“﹝ 黄巢 ﹞睡醒后,意下思量 李克用 浑名 李鵶儿 ,诸军皆着黑衣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“乡下孩子们三五成群跟着他笑,他也不放在意下。” 李劼人 《天魔舞》第六章:“但他还是那样不在意下的哈哈一笑。”
(1).笔上用以书写的部分。 唐 杜牧 《池州清溪》诗:“何物赖君千遍洗,笔头尘土渐无痕。” 宋 杨万里 《新路店道中》诗:“染得笔头生五色,急将描取入诗筒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五回:“顺手拿起一枝笔……拔去笔套一看,却又是没有笔头的。”
(2).谓写作。 唐 陆馀庆 子《嘲父》诗:“ 陆餘庆 ,笔头无力觜头硬,一朝受辞讼,十日判不竟。” 宋 朱淑真 《读史》诗:“笔头去取万千端,后世遭它恣意瞒。”
(3).指书面。 王西彦 《病人》:“我们在笔头上和口头上,不是总爱高呼文化下乡吗?”
(1).一滴一滴。 北魏 贾思勰 《齐民要术·养羊》:“作漉酪法:八月中作。取好淳酪,生布袋盛;悬之,当有水出,滴滴然下。” 唐 苏颋 《兴州出行》诗:“滴滴泣花露,微微出岫云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“湖里有十来枝荷花,苞子上清水滴滴,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。” 杨沫 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二章:“眼泪--许久以来干枯了的眼泪,滴滴地掉在孩子的嫩脸上。”
(2).象声词。 唐 令狐楚 《赋山》诗:“古巖泉滴滴,幽谷鸟关关。” 唐 段成式 《醉中吟》:“只爱槽牀滴滴声,长愁声絶又醒醒。”
(3).附着于某些形容词,表示“满量”,含有“很”的意思。常用以形容色、光和韵味的浓郁、充沛。 唐 唐彦谦 《留别》诗之二:“野花红滴滴,江燕语喃喃。” 宋 欧阳修 《初夏刘氏竹林小饮》诗:“猗猗色可餐,滴滴翠欲溜。” 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三:“滴滴风流,做为娇更柔,见人无语但回眸。”
(4).与数词“一”连用表示少量。秧歌剧《锺万财起家》第一场:“打下一滴滴粮食,又叫我那浪荡子男人偷偷摸摸去换了洋烟吃了。”秧歌剧《锺万财起家》第二场:“这难熬下去咧!……有一滴滴烟灰吃吃就好咧!”
(5).见“ 滳滳 ”。
李咸用名句,读修睦上人歌篇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