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词乎
首页 - 诗词名句 - 方侯持心直如矢,尊吾所闻宁转徙,若不我从知已矣

方侯持心直如矢,尊吾所闻宁转徙,若不我从知已矣

出自宋代王洋《以校正字学还方智善作诗赠之》:

惟古於文藏妙理,自然之音见微旨,唇舌齿喉母生子,清浊重轻毛发比。
古者八岁方毁齿,小学师承方肄此。
时及春秋循一轨,台兴亦知窥阃壘。
齐人谋莒本秘诡,登楼密语不敢指。
两唇含合不哆侈,见者能知岂徒尔。
后人学疏忽源委,传会流俗兼下里。
庚长吴人记前史,郢永遂令齐亥豕。
少知长老{1~1}习步跬,红绿谁能辨朱紫。
纵有是师无是士,闻者一笑或掩耳。
我年六十老书几,仿佛声形多取似。
目前趋过或但已,翻覆讨论徒累累。
方侯大梁旧冠履,结发儒衣长槐市,发愤编摩贪寸晷。
索摘真能穷骨髓,持以告人遭诋毁。
方侯持心直如矢,尊吾所闻宁转徙,若不我从知已矣
我留龟溪同梵庋,膻莸偶幸亲兰芷。
时论古意自鞭棰,不觉此心思奋起。
乃知古学惟审是,晚乃纷纭听华绮。
考永声律究终始,纵不有疑心固喜。
要好谁云不传纸,革误锄疑云糠秕。
欲障东流归海水,识路直须行不已,靖节琴中有宫徵。

查看所有王洋诗词作品

注释参考

方侯

古指邦国之君。亦借指地方长官。 汉 扬雄 《司空箴》:“纲以羣牧,缀以方侯。” 宋 范仲淹 《让观察使第一表》:“古之方侯获其厚禄,养敢死之士,以备寇患。” 元 范梈 《赠方永叔往教重庆路》诗:“方侯天机深,大雅託遗音。”

持心

谓处事所抱的态度。《后汉书·韦彪传》:“忠孝之人,持心近厚,锻鍊之吏,持心近薄。” 宋 曾巩 《贺韩相公赴许州启》:“ 巩 处势多奇,误知最久。持心素厚,未忌坠屨之微;引脰永怀,已动扫门之喜。” 元 柯丹邱 《荆钗记·就禄》:“后因朝廷体知处事能为,持心公正,陞任 吉安 知府。”

所闻

所听到的;所知道的。《商君书·更法》:“夫常人安于故习,学者溺于所闻。”《汉书·刘向传》:“臣幸得託肺附,诚见阴阳不调,不敢不通所闻。” 晋 陶潜 《桃花源记》:“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 汉 ,无论 魏 晋 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。皆叹惋。” 清 昭槤 《啸亭杂录·孙文定公》:“人君耳习於所闻,则喜諛而恶直。”

转徙

[migrate;move;change one's residence] 辗转迁移

号呼而转徙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转徙于江湖间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
详细解释

(1).辗转迁移。 汉 晁错 《守边劝农疏》:“往来转徙,时至时去,此 胡 人之生业。” 唐 柳宗元 《捕蛇者说》:“号呼而转徙,飢渴而顿踣。”《明史·魏源传》:“ 河 南旱荒,民多转徙。” 鲁迅 《热风·为“俄国歌剧团”》:“你们漂流转徙的艺术者,在寂寞里歌舞,怕已经有了归心了罢。”

(2).变化。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夫 尧 既已黥汝以仁义,而劓汝以是非矣,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?” 成玄英 疏:“转徙,变化也。” 清 顾炎武 《墟里》诗:“慨焉岁月去,人事亦转徙。” 郭沫若 《瓶》诗之二一:“我看她的来信呀,有一个天大的转徙:前回是声声‘先生’,这回是声声‘你’。”

若不

若不 (ruòbù) 要不是 unless 若不是少发生一次冲突,这一天是过不去的

已矣

已矣 (yǐyǐ) finish;be over 语气词连用,加强语,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,可译成“啦” “已”为动词,止,完结。“矣”为语气词“了”。“已矣”可译成“完了”,“算了” 老夫已矣。——清· 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 而今已矣。——清· 袁枚《祭妹文》

王洋名句,以校正字学还方智善作诗赠之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

0
纠错
猜你喜欢
应用推荐
诗词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