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惭旷达人,梦寐眷乡曲。
十年仕楚越,政坐食不足。
人皆诧善奕,举世鲜识局。
陶翁有高躅,迷涂炳明烛。
於焉税吾驾,作息课昏旭。
(1).崇高的品行。《晋书·隐逸传赞》:“确乎羣士,超然絶俗,养粹巖阿,销声林曲。激贪止竞,永垂高躅。” 唐 颜真卿 《临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铭》:“体浑元之正性,秉弘毅之高躅。” 明 李东阳 《送南京国子祭酒谢公诗序》:“其他名师硕士,踵高躅而延餘光者,盖亦多矣。”
(2).指有崇高品行的人。 宋 苏舜钦 《送安素处士高文悦》诗:“近臣上荐书,天子渴高躅。”
(3).指归隐。 唐 卢纶 《酬李端长安寓居偶咏见寄》:“唯当俟高躅,归止共抽簪。”《太平广记》卷七五引 唐 张读 《宣室志·王先生》:“有 弘农 杨晦之 ,自 长安 东游 吴 楚 。行至 乌江 ,闻先主高躅,就门往謁。”
(4).健步。
(5).比喻雄健豪迈的艺术风格。 唐 窦臮 《述书赋》:“高躅莫究其涯,雄风于焉已扇。”
(6).比喻艺术风格雄健豪迈的诗文作品。
见“ 迷途 ”。
明显;显著。 汉 班固 《bai{1*1}虎通·五行》:“其日丙丁。丙者,其物炳明。” 南朝 宋 谢灵运 《诣阙上表》:“臣昔忝近侍,豫蒙天恩,若其罪迹炳明……自无容身之地。” 宋 叶适 《汉阳军新修学记》:“堂廡崇崇,百楹相扶,墙甓外周,赤白炳明。”
陈造名句,和陶渊明归田园居六诗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