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自《礼记·祭义》
解释:如果孝子对父母有深深的爱戴,心中就必然充满和顺之气;·心中充满和顺之气,脸上就一定会表现为和颜悦色;脸上有和颜悦色,则整个人的态度必定委婉柔顺。
原文摘要:
焉,尽其礼而不过失焉。进退必敬,如亲听命,则或使之也。孝子之祭,可知也,其立之也敬以诎,其进之也敬以愉,其荐之也敬以欲;退而立,如将受命;已彻而退,敬齐之色不绝于面。孝子之祭也,立而不诎,固也;进而不愉,疏也;荐而不欲,不爱也;退立而不如受命,敖也;已彻而退,无敬齐之色,而忘本也。如是而祭,失之矣。孝子之有深爱者,必有和气;有和气者,必有愉色;有愉色者,必有婉容。孝子如执玉,如奉盈,洞洞属属然,如弗胜,如将失之。严威俨恪,非所以事亲也,成人之道也。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:贵有德,贵贵,贵老,敬长,慈幼。此五者,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。贵有德,何为也?为其近于道也。贵贵,为其近于君也。贵老,为其近于亲也。敬长,为其近于兄也。慈幼,为其近于子也。是故至孝近乎王,至弟近
和悦的神色。《礼记·祭义》:“有愉色者必有婉容。” 叶圣陶 《穷愁》:“母闻之,枯颜色呈愉色,口喃喃宣佛号不止。”
(1).和顺的仪容。《礼记·祭义》:“有愉色者,必有婉容。” 唐 韩愈 《与祠部陆员外书》:“其为人,温良诚信,无邪佞诈妄之心,彊志而婉容,和平而有立。” 明 邵璨 《香囊记·起程》:“然此必待母亲出来,婉容苦告则个。” 清 刘大櫆 《送黟令孙君改往凤阳序》:“在讼庭则煦煦怡怡,遇交游则婉容卑辞,盖皆以慈惠为质,而张弛之咸宜。”
(2).女官名。《宋会要辑稿·后妃四·内职》:“﹝ 大中祥符 ﹞六年,增置淑仪、淑容、顺仪、顺容、婉仪、婉容,在昭仪之上。”
戴圣名句,礼记·祭义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