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庙中兴初十年,大参内制余百篇。
心声之发动夷夏,手泽所存传子孙。
得其传者孙之嫡,参自道根至枝叶。
一元生二二生三,万特取千千取百。
诗书其髓易其精,左右逢原笔纵横。
公先闻道非后进,我后获仁岂先生。
知津问津盖有得,教玉琢玉其何名。
玉虽不以石作使,以磨易磋亦其理。
春秋以来有师承,博约之外无宗旨。
风行水上旧为文,雷在地中新复理。
(1) [be an apprentice of]∶师徒相传的系统
各个流派各有师承
(2) [follow the tutor's suit] ∶效法继承
师承有来
详细解释《后汉书·儒林传序》:“若师资所承,宜标名为证者,乃著之云。”后以“师承”指学术、技艺上的一脉相承。 宋 宋祁 《宋景文公笔记·考古》:“ 王弼 注《易》,直发胸臆,不如 郑玄 等师承有来也。” 王闿运 《曾孝子碑文》:“少无师承,能自得师,信道执德,秉志不回。” 黄侃 《论学杂著·礼学略说》:“今文、古文,往往差异,姑置勿谈;即同一师承,立説亦復不齐壹。”
(1).指文章内容广博,言简意明。《文选·陆机<文赋>》:“铭博约而温润,箴顿挫而清壮。” 李善 注:“博约,谓事博文约也。” 明 沉鲸 《双珠记·师徒传习》:“连年请 冯先生 在家教习举业,喜得功深博约,理极精微,从此奋发,取青紫如拾芥。”
(2).广求学问,恪守礼法。 宋 梅尧臣 《依韵和酬韩仲文昆季联句见谢》:“次第极言笑,左右排图书,终日欣博约,贬异正则扶。” 明 王守仁 《传习录》卷上:“《论语》之博约,《孟子》之尽心知性,皆有所证据。” 陈去病 《自兖州过曲阜谒圣庙孔林》诗之三:“循循知善诱,博约能折中。”参见“ 博文约礼 ”。
曾丰名句,参政瞿公之孙东广机宜德远惠收若诗以能问于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