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词乎
首页 - 诗词名句 - 中书历遍令公考,乐道要从莘野耕

中书历遍令公考,乐道要从莘野耕

出自宋代杨冠卿《乙巳春次中隐先生韵》:

密勿筹帷今几春,故山猿鹤尚关情。
中书历遍令公考,乐道要从莘野耕

查看所有杨冠卿诗词作品

注释参考

中书

(1).皇宫中的藏书。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。《汉书·儒林传·孔安国》:“ 成帝 时求其古文者, 霸 以能为《百两》徵,以中书校之,非是。” 颜师古 注:“中书,天子所藏之书也。”《后汉书·伏湛传》:“ 永和 元年,詔 无忌 与议郎 黄景 校定中书《五经》、诸子百家、艺术。” 李贤 注:“中书,内中之书也。”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亮传》“日於苑中习焉” 裴松之 注引《吴历》:“ 亮 数出中书视 孙权 旧事。”

(2).官名。中书令的省称。 汉 设中书令,掌传宣诏令,以宦者为之,后多任用名望之士。《汉书·萧望之传》:“ 望之 以为中书政本,宜以贤明之选。” 晋 庾亮 《让中书令表》:“国恩不已,復以臣领中书。” 隋 唐 以中书令、侍中、尚书令共议国政,俱为宰相,后因以中书称宰相。《宋史·叶清臣传》:“陛下欲息奔竞,此繫中书。若宰相裁抑奔竞之流,则风俗惇厚,人知止足。” 清 洪昇 《长生殿·贿权》:“中书独坐揽朝权,看炙手威风赫烜。”

(3).官名。中书舍人的省称。 隋 、 唐 时为中书省的属官。 明 清 废中书省,于内阁设中书舍人,掌撰拟、缮写之事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九回:“中书的班次,进士是一途,监生是一途。”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三回:“他就凑了千把银子,捐了个内阁中书。”

(4).官署名。 唐 代的中书省、 宋 代的政事堂,亦直称为“中书”。 唐 白居易 《和裴相公傍水闲行绝句》:“行寻春水坐看山,早出中书晚未还。” 宋 叶梦得 《石林诗话》卷中:“ 文潞公 在枢府,尝一日过中书,与 荆公 行至题下。”

(5).毛笔的别称,“中书君”的省称。《剪灯馀话·武平灵怪录》:“早拜中书事 祖龙 , 江淹 亲向梦中逢。”参见“ 中书君 ”。

令公

对中书令的尊称。中 唐 以后,节度使多加中书令,使用渐滥。《魏书·高允传》:“於是拜 允 中书令,著作如故…… 高宗 重 允 ,常不名之,恒呼为令公。” 唐 赵璘 《因话录》卷一:“礼缘人情,令公(指 郭子仪 )勋德不同常人,且又为国姻戚,自令公始,亦谓得宜。”《杨家府演义·太宗招降令公》:“ 太宗 见令公表表威仪,昂昂意气,恰似猛虎形状,乃大喜曰:‘朕得 太原 ,何如得令公也!’遂赐姓 杨 。” 清 恽敬 《吴城令公庙壁记》:“称令公者,自 唐 之中叶,节度使累加中书、尚书令,其下皆以令公称之,如 六代 之称令君,后遂为节度使之称也。”

道要

(1).大要;最主要的方面。《管子·任法》:“圣君则不然,守道要,处佚乐,驰骋弋猎,鐘鼓竽瑟,宫中之乐,无禁圉也。不思不虑,不忧不图,利身体,便形躯,养寿命,垂拱而天下治。”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疾而不摇,远而不劳,四支不动,聪明不损,而知八紘九野之形埒者何也?执道要之柄,而游於无穷之地。”

(2).道教的要义。 晋 葛洪 《神仙传·张道陵》:“ 陵 谓诸弟子曰:‘有人能得此桃实,当告以道要。’” 唐 钱起 《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》诗:“几年深道要,一举过贤关。” 明 屠隆 《綵毫记·访道仙翁》:“向蒙尊师许授道要,面订后期,今弟子已脱世尘,游身物外,入道此其时矣。”

(3).某种学说的精义。 宋 叶绍翁 《四朝闻见录·布衣入馆》:“制曰:‘尔学有师承,亲闻道要,藴櫝既久,声实自彰。’” 宋 张绎 《寄友人》诗:“六经乃道要,无以利心求。” 清 陈确 《别刘伯绳序》:“期以开示来学,发明道要而止。”

(4).指治国的要务。 汉 王逸 《九思·疾世》:“访 太昊 兮道要,云靡贵兮仁义。” 唐 冯万石 《对求贤策》:“拜輶轩於受命之初,希俊贤於御极之首,兹乃 羲 轩 之志, 尧 禹 之心,勤求道要,实所望清光哉?”

莘野

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 伊尹 耕於 有莘 之野。” 赵岐 注:“ 有莘 ,国名。 伊尹 初隐之时,耕於 有莘 之国。”后以“莘野”指隐居之所。 五代 齐己 《赠白处士》诗:“ 莘 野居何定,浮生知是谁。” 宋 曾巩 《寄致仕欧阳少师》:“耕稼归 莘 野,畋渔返 渭 滨。” 清 方文 《送万茂先应征北上》诗:“ 莘 野释耕耒, 磻溪 挥钓竿。”

杨冠卿名句,乙巳春次中隐先生韵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

0
纠错
猜你喜欢
应用推荐
诗词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