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天清楚,扫太虚纤翳,凉生江曲。
四顾青冥天地阔,惟有残霞孤骛。
山气凝蓝,汀烟引素,竦竦浮群木。
白苹风定,波澄万顷寒玉。
时有一叶渔舟,收纶垂钓,来往何幽独。
短发萧萧襟袖冷,便觉都无袢褥。
曳杖归来,夜深人悄,月照鳞鳞屋。
藤床一枕,迥然清梦无俗。
(1).山中的云雾之气。 汉 淮南小山 《招隐士》:“山气巃嵸兮石嵯峨,谿谷崭巖兮水曾波。” 唐高宗 《九月九日》诗:“野浄山气歛,林疏风露长。” 金 元好问 《僧寺阻雨》诗:“山气森岑入葛衣,砧声偏与客心期。” 曹禺 《北京人》第三幕:“石牌楼后面的夕阳在西方一抹淡紫的山气中隐没下去。”
(2).山中气候;山中空气。 明 袁宗道 《夏日小斋杂兴》诗之三:“最怜山气爽,徙榻傍窗纱。” 郭沫若 《游里加湖》:“傍晚在湖边林际散步,山气肃穆,沁人心脾。”
(1).高耸貌。 南朝 宋 鲍照 《绍古辞》:“瑟瑟凉海风,竦竦寒山木。” 唐 韩愈 《答张彻》诗:“缘云竹竦竦,失路麻冥冥。”
(2).耸动貌;颤抖貌。 宋 梅尧臣 《送郭功甫还青山》诗:“来何迟迟去何勇,羸马寒童肩竦竦。” 刘半农 《饿》诗:“他真饿了!--饿得他的呼吸,也不平均了;饿得他全身的筋肉,竦竦的发抖!”
卢炳名句,念奴娇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