隔户杨柳弱袅袅,恰似十五女儿腰。
谓谁朝来不作意,狂风挽断最长条。
。
手种桃李非无主,野老墙低还似家。
恰似春风相欺得,夜来吹折数枝花。
。
熟知茅斋绝低小,江上燕子故来频。
衔泥点污琴书内,更接飞虫打着人。
。
二月已破三月来,渐老逢春能几回。
莫思身外无穷事,且尽生前有限杯。
。
肠断江春欲尽头,杖藜徐步立芳洲。
颠狂柳絮随风去,轻薄桃花逐水流。
。
懒慢无堪不出村,呼儿日在掩柴门。
苍苔浊酒林中静,碧水春风野外昏。
。
糁径杨花铺白毡,点溪荷叶叠青钱。
笋根雉子无人见,沙上凫雏傍母眠。
。
舍西柔桑叶可拈,江畔细麦复纤纤。
人生几何春已夏,不放香醪如蜜甜。
。
眼见客愁愁不醒,无赖春色到江亭。
即遣花开深造次,便教莺语太丁宁。
(1).眼看;目睹。 唐 杜甫 《绝句漫兴》之一:“眼见客愁愁不醒,无赖春色到江亭。” 宋 程垓 《洞庭春色》词:“多少事,有垂杨眼见,红烛心知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三:“真是天翻地覆的事,若不眼见,説着也不信。” 鲁迅 《集外集·文艺与政治的歧途》:“他又眼见他的朋友们,很多在战场上牺牲掉。”
(2).犹眼界。 郭沫若 《巨炮之教训》:“唉!我可怜这岛邦的国民,他们的眼见未免太小。”
(3).分明;显然。《水浒传》第五八回:“那个穿红的,眼见是 宋江 了;道妆的,必是军师 吴用 。” 王西彦 《静水里的鱼》:“不过,使他感到不安的是,省城既已撤退,战争眼见日益接近了。”
(4).很快;马上。《红楼梦》第三一回:“眼见有婆婆家了,还是那么着。”
忧思重重貌。 汉 刘向 《九叹·逢纷》:“声哀哀而怀高丘兮,心愁愁而思旧邦。”
(1).神志不清;失去知觉。《醒世恒言·刘小官雌雄兄弟》:“待他睡去,用水喷在他面上,他便昏迷不醒。”《西游补》第十一回:“﹝小童儿﹞忽然见了 行者 ,七窍流红,惊仆不醒。”
(2).谓处于熟睡状态。 钱锺书 《围城》二:“明天找个旅馆,睡它个几天几晚不醒,船上的机器闹得很,我睡不舒服。”
(3).不记得。 唐 裴铏 《传奇·裴航》:“女曰:‘ 裴郎 不相识耶?’ 航 曰:‘昔非姻好,不醒拜侍。’女曰:‘不忆 鄂 渚同舟回而抵 襄 汉 乎?’”
杜甫名句,绝句漫兴九首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