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琯届良月,璇极炳明星。
适当季舍,有梦应麒麟。
但愧衡门深隐,偶尔玉川添累,还解振家声。
乐章歌一阕,笔阵扫千军。
羡君侯,为学富,焕文清。
青云咫尺要路,曳紫更腰金。
顾我荆榛虽茂,其奈栋材无用,何似八千椿。
君王行赐宴,礼重敬如宾。
(1).亦作“ 荆蓁 ”。泛指丛生灌木,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。 三国 魏 曹植 《归思赋》:“城邑寂以空虚,草木秽而荆榛。”一本作“ 荆蓁 ”。 唐 李白 《古风》之一:“王风委蔓草,战国多荆榛。” 金 元好问 《续小娘歌》之七:“伤心此日河平路,千里荆榛不见人。” 清 吴伟业 《十月下澣宴阆石苍水斋》诗:“三江风月尊前醉,一郡荆榛笛里声。”
(2).谓没入荒野,指逝世。 明 周履靖 《锦笺记·闻讣》:“闺中何意,半道荆蓁,情隔云泥。”
(3).比喻艰危,困难。《旧唐书·宦官传·杨复恭》:“吾於荆榛中援立 寿王 。” 元 许谦 《冯公岭》诗:“胸中芥蒂未尽去,须信坦道多荆榛。”
(4).比喻恶人。 元 麻革 《过陕》诗:“豺狼满地荆榛合,目断 中条 是故丘。” 明 夏完淳 《大哀赋》:“未许其冠带春秋,遂至夫荆榛天地。” 清 厉鹗 《东城杂记·陈御史元倩》:“手披荆榛,身御魑魅。” 周实 《民立报出版日祝赋》诗:“重重草木羞依附,莽莽荆榛待剪除。”
(5).芥蒂;不快。 明 陈汝元 《金莲记·射策》:“笑谭之顷,便起荆榛。”
亦作“ 其那 ”。怎奈;无奈。 唐 刘禹锡 《遥和韩睦州元相公二君子》诗:“其奈无成空老去,每临明镜若为情?” 唐 元稹 《春六十韵》:“虚逢好阳艳,其那苦昏懜。” 宋 杨万里 《乙酉社日偶题》诗:“也思散策郊行去,其奈缘溪路未乾。” 明 刘基 《移梅亭》诗:“月凉夜色清如水,其那楼头玉笛哀。”
栋梁材。 明 陈子龙 《祭张中丞文》:“令子二妙,国之栋材,却虏铭功, 麟阁 方开。”
(1).如何;怎样。《北史·崔伯谦传》:“朝贵行过郡境,问人太守政何似?” 唐 张九龄 《敕幽州节度张守珪书》:“卿比疹疾,今復何似?宜善将疗,不得自勤。” 明 王守仁 《传习录》卷上:“先生:在坐之友,比来工夫何似?”
(2).何如,比……怎么样。 唐 聂夷中 《燕台》诗之二:“何似 章华 畔,空餘禾黍生?” 宋 刘克庄 《贺新郎·再和前韵》词:“妃子将军瞋未已,问 匡山 、何似 金鑾殿 ?休更待,杜鹃劝!”
(3).何如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。 宋 朱淑真 《愁怀》诗:“东君不与花为主,何似休生连理枝?”
(4).何不,何妨。 明 高明 《琵琶记·乞丐寻夫》:“奴家自幼薄晓得些丹青,何似想像画取公婆真容,背着一路去,也似相亲傍的一般?”
(5).什么。 许地山 《命命鸟》:“佛问 摩邓 曰:‘女爱 阿难 何似?’女言:‘我爱 阿难 眼;爱 阿难 鼻;爱 阿难 耳;爱 阿难 声音;爱 阿难 行步。’”
千年的大椿。借指年寿久长。语出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上古有大椿者,以八千歳为春,八千岁为秋。” 唐 吴筠 《游仙》诗之十四:“暂赏过千椿,遐龄谁復算。”
佚名名句,水调歌头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