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铢衣帔是神仙,劫劫曾修不偶然。
大道目前人岂会,九天常有万千千。
(1).佛经称 忉利天 衣重六铢,谓其轻而薄。见《长阿含经·世纪经·忉利天品》。后称佛、仙之衣为“六銖衣”。 唐 宋之问 《奉和幸大荐福寺》诗:“欲知皇刼远,初拂六銖衣。” 唐 顾况 《归阳萧寺》诗:“身披六銖衣,亿刧为大仙。” 前蜀 韦庄 《送福州王先辈南归》诗:“八韵赋吟 梁苑 雪,六銖衣惹 杏园 风。名标玉籍仙坛上,家寄 闽山 画障中。”
(2).常借指妇女所着轻薄的纱衣。 宋 周邦彦 《鹊桥仙》词:“晚凉拜月,六銖衣动,应被 姮娥 认得。” 清 俞兆晟 《吴宫曲》:“自裁白紵六銖衣,回雪流风侍君侧。”
(1).犹汲汲。匆忙急切貌。 唐 韩愈 《贞曜先生墓志铭》:“人皆劫劫,我独有餘。” 宋 苏轼 《醉僧图颂》:“人生得坐且稳坐,劫劫地走觅甚么。” 清 惠周惕 《从赤城至国清寺》诗:“念昔平生俱道长,行驂劫劫无停鞭。”
(2).犹世世。 唐 白居易 《画水月菩萨赞》:“生生劫劫,长为我师。” 唐 贾岛 《赠无怀禅师》诗:“身从劫劫修,果以此生周。” 明 方以智 《东西均·三徵》:“如此而原始要终,三世之故莫明於此。曰过去者,昨日而已;曰未来者,明日而已。更元其元,犹时其时也。刼刼如是,尘尘如是。”
(1).不遇;不合。 汉 王充 《论衡·命义》:“行与主乖,退而远,不偶也。” 南朝 宋 颜延之 《五君咏·嵇中散》:“ 中散 不偶世,本自餐霞人。”
(2).引申为命运不好。 宋 苏轼 《京师哭任遵圣》诗:“哀哉命不偶,每以才得谤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叶生》:“ 淮阳 叶生 者,失其名字。文章词赋冠絶当时,而所如不偶,困於名场。”
宋太宗名句,缘识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