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画端重无倾欹,文辞简古有刺讥。
高堂一见为却立,知是浯水中兴碑。
当时长安望浯水,相去不知几千里。
斯文自合上送官,如何鑱向千岩底。
二公用意深复深,知我罪我俱无心。
不向一时求赏音,亿代宝之如璆琳。
孽臣之事置莫说,尚喜蚕头未讹缺。
纷纷理乱堕空虚,千古断崖悬日月。
亦作“孼臣”。奸邪嬖幸之臣。《史记·蒙恬列传》:“今 恬 之宗,世无二心,而事卒如此,是必孼臣逆乱,内陵之道也。”《孔丛子·对魏王》:“孽臣以遇徼幸者,内则射合主心,外则谈主之非。”《南齐书·萧颖胄传》:“宫女千餘,裸服宣媱;孽臣数十,袒裼相逐。”
一种状如蚕头的人参。古人认为是一种最好的人参。 宋 苏轼 《紫团参寄王定国》诗:“蚕头试小嚼,龟息变方骋。” 王文诰 辑注:“俗称人参如蚕头者最良。”
亦作“ 讹闕 ”。亦作“譌缺”。错误、残缺。《新唐书·艺文志序》:“自六经焚於 秦 而復出於 汉 ,其师传之道中絶,而简编脱乱讹缺,学者莫得其本真,於是诸儒章句之学兴焉。”一本作“ 讹闕 ”。 宋 陆游 《跋六一居士集古录跋尾》:“及再得之,纔相距数年,讹闕已多,知古人欲传远者,必託之金石,有以也夫!” 元 袁桷 《陆道士墓志铭》:“盖其传受讹缺,浮靡恣荡,摄思握神,罔不知所以。” 清 朱珪 《<雁门集>序》:“ 露萧 农部慨然念其先世刻板之取於六丁也,乃就流传诸本考证譌缺,将重刻之,而质之於予。”
滕岑名句,中兴碑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