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木正蕃庑,孰知天地秋。
况兹宿雨余,景气益和柔。
消摇愧簪绂,梦想怀林丘。
兹志久未果,素发今已稠。
仰视白日光,浩荡浮云流。
安得黄秸羽,陵风千里游。
(1).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。《易·坤》:“天地变化,草木蕃。” 唐 韩愈 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:“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, 盘谷 之閒,泉甘而土肥,草木藂茂,居民鲜少。” 明 刘基 《<悦茂堂诗>序》:“故人不得其性则痛,鸟兽不得其性则瘏,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。”
(2).指荒野。《韩非子·说疑》:“此十二人者,或伏死於窟穴,或槁死於草木,或飢饿於山谷,或沉溺於水泉。”
(3).比喻卑贱。多用作自谦之词。 唐 陈子昂 《谏刑书》:“臣草木微品,天恩降休,伏刻肌骨,不敢忘捨。” 宋 苏轼 《笏记》之一:“徒倾艸木之心,莫报乾坤之施。”
茂盛。《书·洪范》:“曰时五者(雨、暘、燠、寒、风)来备,各以其叙,庶草蕃廡。” 汉 张衡 《东京赋》:“草木蕃廡,鸟兽阜滋。” 宋 司马光 《秋怀呈范景仁》诗之一:“草木正蕃廡,孰知天地秋。” 清 赵翼 《即目》诗:“百草皆蕃廡,缘知暑已深。”
深刻了解;清楚地知道。《荀子·礼论》:“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!” 唐 杜甫 《垂老别》诗:“老妻卧路啼,岁暮衣裳单。孰知是死别,且復伤其寒。” 唐 韩愈 《复志赋》:“窥前灵之逸迹兮,超孤举而幽寻,既识路又疾驱兮,孰知余力之不任。”
司马光名句,秋怀呈景仁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