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来自京师,已丑之十月。
道之建剑间,行行遇兵卒。
问之何为行,对言声哽咽。
初只因临汀,监商时出没。
县官事张皇,星夜闻帅钺。
帅出乃捕兵,此曹辄猖獗。
加之江西寇,恃嶮护巢穴。
向来误降临,贻祝今尤烈。
合党肆纷披,交锋争桀黠。
聚落西百村,室庐遭毁爇。
转徒临照阳,孤城危一发。
帅方实归装,视此苦不切。
惟漕暨庾台,协心图扑灭。
移文责十连,义激词语辣。
就檄刘权军,专城植铩盾。
又有一老尉,贾勇抗鸱鹘。
赖此所居民,犹苟旦暮活。
我闻此卒言,忧愤中肠热。
及归抵吾庐,保伍亦团结。
或恐汀邵寇,余烬尚分裂。
或疑鼠狗徒,乘间敢窃发。
吾乡号乐国,目不见雨铁。
一闻钲鼓声,缩头畏如鳖。
新岁或讹言,城居竟搬挈。
丁男肩欲頳,稚女足不袜。
相顾莫为谋,去守将安决。
汝知诲盗谁,吾能为汝说。
年来民贼多,田里困根括。
单丁火亦追,光户租尽刷。
猛虎政太苛,攘鸡手已滑。
剥床忍及肤,椎肌惨见血。
吏肥富薰天,民贫怨刻骨。
及此皆幸灾,狺险何聒聒。
古来盗贼兴,官吏去饕餮。
大者籍其家,小亦寘重罚。
人心知是非,端可以理折。
民贼尽芟夷,虽赏之不窃。
(1).谓行仁义之事。《庄子·盗跖》:“ 子张 问於 满苟得 曰:‘盍不为行?’” 成玄英 疏:“何不为仁义之行乎?”
(2).行为。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 保 仇人上书,讼 保 为行浮薄,乱羣惑众。”
(1).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。 清 王念孙 《读书杂志·史记六》“糲粱”:“《列子·力命》篇:‘ 北宫子 谓 西门子 曰:朕衣则裋褐,食则粢糲;子衣则文锦,食则粱肉。’以粢糲与粱肉对言。” 清 俞樾 《古书疑义举例·古书连及之词例》:“《周礼·宰夫职》:‘二曰师,掌官成以治凡;三曰司,掌官法以治目。’ 郑 注曰:‘治凡,若月计也;治目,若今日计也。’然则凡之与目,事有巨细,故以对言。”
(2).指将两种不同的概念对举称说。 郭沫若 《中国古代社会研究》第二篇序说:“就是考妣对言也是 东周 以后的用语,古人以祖妣为对,以考母为对。”参见“ 对文 ”。
五迈名句,亲旧问盗作诗四十韵以答之说要备野史之录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