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簪不可忘,来处隔炎荒。
截得半环月,磨成四寸霜。
晓辞梳齿腻,秋入发根凉。
好是纱巾下,纤纤锥出囊。
谓来而安处。《诗·大雅·凫鹥》:“鳧鷖在渚,公尸来燕来处。” 毛 传:“处,止也。” 郑玄 笺:“其来燕似若止得其处。”
(1).所来的地方。 唐 郑谷 《石门山泉》诗:“云边野客穷来处,石上寒猿见落时。” 元 马致远 《任风子》第二折:“你来处来,去处去,休迷了正道。”
(2).指来历,出处。指引文或典故的来源。 宋 黄庭坚 《答洪驹文书》之二:“ 老杜 作诗, 退之 作文,无一字无来处。” 宋 王楙 《野客丛书·未渠央》:“今人诗句多用未渠央事,往往不究来处。”
指南方炎热荒远之地。 晋 傅玄 《述夏赋》:“清徵泛於琴瑟,朱鸟感於炎荒。” 唐 张九龄 《谢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状》:“远自炎荒,忽至霄汉,秘文副掌,浅陋无堪。” 清 赵翼 《人面竹》诗:“炎荒物产奇,篠簜出意态。” 周咏 《感怀》诗之六:“销磨髀肉羞看剑,落寞炎荒嘆处囊。”
章孝标名句,答友人惠牙簪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