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人多巧思,组绣用功深。
生绡三尺余,成此观世音。
慈悲欢喜容,如出旃檀林。
莲花随步武,缨络缦衣襟。
手中杨柳枝,时布慈云阴。
誓度诸有情,能以音声寻。
由茲善幻力,使我生恭钦。
仰瞻大自在,本以一寸针。
众生与诸佛,其实同此心。
愿学闻思修,苦海脱浮沉。
亦作“ 悲讙 ”。亦作“ 悲懽 ”。悲哀与欢乐。 南朝 宋 颜延之 《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》:“邑野沦蔼,戎夏悲讙。” 唐 刘长卿 《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》诗:“流落还相见,悲懽话所思。” 宋 苏轼 《九日袁公济有诗次其韵》:“平生倾盖悲欢里,早晚抽身簿领间。” 明 王鏊 《震泽长语·文章》:“人情物态,悲懽穷泰,吐出胸臆,如在目前。” mao{1~1}泽{1*1}东 《送瘟神》诗之一:“ 牛郎 欲问瘟神事,一样悲欢逐逝波。”亦指悲喜交集。 唐 窦群 《初入谏司喜家室至》诗:“一旦悲欢见 孟光 ,十年辛苦伴沧浪。”
章甫名句,绣观音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