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云说法元非法,六月洪炉舞飞雪。
宝香一瓣下天来,须弥座上金光发。
三界风雨动雷音,八部人天归象设。
昔年关西旧夫子,今日淮南大檀越。
扬眉师利倾千偈,隐几维摩无一说。
试开门户立家风,顿超初地无生灭。
百川万折必朝宗,东南到海无分别。
紫陌红尘拂面来,铁壁不容通水泄。
众形毕现明镜静,浮云飞盖秋空澈。
眼见亿万归弹指,境落毫釐差永劫。
野犴不是师子儿,磨了觜头三尺铁。
全湖巨浸一浮沤,结果开花今几叶。
昔人卷帘仰天笑,得道固应由慧业。
一言可尽千语迷,不如静看水中月。
(1).佛教语。谓修行过程十个阶位中的第一阶位。三乘共修“十地”中,以“乾慧地”为“初地”;大乘菩萨“十地”中,以“欢喜地”为“初地”。《华严经·十地品》:“今明初地义,但以略解説……是初菩萨地,名之为欢喜。” 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·摩揭陀国上》:“出家修学,深究妙理,位登初地。”
(2).佛教寺院。 唐 王维 《登辨觉寺》诗:“竹逕从初地,莲峰出化城。” 清 康基田 《登焦山》诗:“人从初地入,峰到上方尊。”
(1).不降生,不生存在世上。《诗·小雅·苕之华》:“知我如此,不如无生。” 郑玄 笺:“我,我王也。知王之为政如此,则己之生,不如不生也。”一本作“无生”。
(2).佛教语。谓没有生灭,不生不灭。 晋 王该 《日烛》:“咸淡泊於无生,俱脱骸而不死。” 唐 王维 《登辨觉寺》诗:“空居法云外,观世得无生。” 明 何景明 《近寺》诗:“亦知身是妄,从此学无生。” 康有为 《七月偕铁君及家人从者居丹将敦岛灯塔》诗:“碧海苍天无尽也,教人怎不了无生?”
李复名句,戏酬杨次公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