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自《荀子·荣辱》
解释:和悦乐观的人总能长寿,多愁多虑的人不免早逝。
原文摘要:
沙而思水,则无逮矣。挂于患而思谨,则无益矣。自知者不怨人,知命者不怨天;怨人者穷,怨天者无志。失之己,反之人,岂不迂乎哉!荣辱之大分,安危利害之常体:先义而后利者荣,先利而后义者辱;荣者常通,辱者常穷;通者常制人,穷者常制于人:是荣辱之大分也。材悫者常安利,荡悍者常危害;安利者常乐易,危害者常忧险;乐易者常寿长,忧险者常夭折: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。夫天生蒸民,有所以取之:志意致修,德行致厚,智虑致明,是天子之所以取天下也。政令法,举措时,听断公,上则能顺天子之命,下则能保百姓,是诸侯之所以取国家也。志行修,临官治,上则能顺上,下则能保其职,是士大夫之所以取田邑也。循法则、度量、刑辟、图籍,不知其义,谨守其数,慎不敢损益也
和乐平易。《荀子·荣辱》:“安利者常乐易,危害者常忧险;乐易者常寿长,忧险者常夭折。” 杨倞 注:“乐易,欢乐平易也,《诗》所谓愷悌者也。” 唐 韩愈 《南海神庙碑》:“公正直方严,中心乐易,秪慎所职,治人以明,事神以诚。” 宋 欧阳修 《梅圣俞墓志铭》:“ 圣俞 为人仁厚乐易,未尝忤於物。” 清 刘大櫆 《中书舍人程君墓志铭》:“然君之与人,外虽乐易,而性刚以严,不能随人为是非然否,惟义之从。”
(1).谓心中忧危。《荀子·荣辱》:“安利者常乐易,危害者常忧险。” 王念孙 《读书杂志·荀子一》:“险以心言,非以境言,忧险犹忧危,谓中心忧危之也。”
(2).忧患险恶。 唐 元稹 《叙诗寄乐天书》:“ 通 之地湿垫卑褊,人士稀少……病者有百死一生之虑。夫復何以僕之命不厚也如此,智不足也又如此,其所诣之忧险也又復如此。”
荀子名句,荀子·荣辱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