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骥不妄行,苍鹰不虚击。
高车折轴弃路旁,茧栗犊儿负其力。
指麾万事自有理,不须破海惊霹雳。
君不见张侯白头郎,仗节雍容在南国。
事如倒山落面来,谈笑当之不遗策。
往时夸者欲惊俗,揭浪翻风一千尺。
屡成大狱沸如糜,六月飞霜触白日。
张侯不矜亦不倚,老骥苍鹰称其德。
洞庭之北十二州,吏民帖帖甘眠食。
有诏夺归不得留,正值风雨花狼籍。
离思浩荡入青春,楚泽荆山淡无色。
此行况是赤县官,贤者宜令天子识。
公虽已老心尚存,今不急用真可惜。
但用河南张汉阳,何必东山谢安石。
(1).手执符节。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师,皇帝授予符节,作为凭证及权力的象征。《汉书·叙传下》:“ 博望 仗节,收功 大夏 ;贰师秉鉞,身衅 胡 社。” 唐 裴铏 《赵合》:“但当时时相使余不得仗节出此城,空加一貂蝉耳。” 唐 康骈 《剧谈录·凤翔府举兵讨贼》:“相国仗节训兵,援旗誓众。”
(2).坚守节操。《后汉书·吴汉传》:“贼众虽多,非有仗节死谊者也。” 宋 曾巩 《与孙司封书》:“比见朝廷所宠赠南兵以来仗节死难之臣, 宗旦 乃独不与。”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谈·谈献三·马文肃家书》:“慷慨仗节易,从容就义难。吾辈将为其难乎?抑为其易乎?”
郑獬名句,送仲巽归阙下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