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教百媚生,赋得多情怨。
背整玉搔头,宽了黄金钏。
情随歌意深,故故回娇眄。
不是不相知,只为难相见。
上天示意,以为教诲。《晏子春秋·谏上十八》:“日暮,公西面望,睹彗星。召 伯常騫 ,使禳去之。 晏子 曰:‘不可,此天教也。’”
形容极其妩媚。《乐府诗集·横吹曲辞五·淳于王歌》:“百媚在城中,千媚在中央。” 唐 白居易 《长恨歌》:“回眸一笑百媚生,六宫粉黛无颜色。” 宋 贺铸 《点绛唇》词:“见面无多,坐来百媚生餘态。” 元 王实甫 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三折:“可喜娘的脸儿百媚生,兀的不引了人魂灵。” 清 黄燮清 《吴江妪》诗:“四座各自媚,百媚销一巵。”
凡摘取古人成句为诗题,题首多冠以“赋得”二字。如 南朝 梁元帝 有《赋得兰泽多芳草》一诗。科举时代的试帖诗,因试题多取成句,故题前均有“赋得”二字。亦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。后遂将“赋得”视为一种诗体。即景赋诗者也往往以“赋得”为题。 鲁迅 《而已集·革命文学》:“‘赋得革命,五言八韵’是只能骗骗盲试官的。” 朱光潜 《谈文学·作文与运思》:“从前人写旧诗标题常用‘偶成’和‘赋得’的字样……‘赋得’者定题分韵,拈得一字,就用它为韵做诗。”
管鉴名句,生查子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