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流日益深,民语渐已变。
岸阔山尽平,连峰远非汉。
惨惨瘴气青,薄薄寒日暖。
峰峦若崖石,草木条干短。
遥想彼居人,状类麏鹿窜。
何时遂平定,戍卒从此返。
(1).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。《易·坤》:“天地变化,草木蕃。” 唐 韩愈 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:“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, 盘谷 之閒,泉甘而土肥,草木藂茂,居民鲜少。” 明 刘基 《<悦茂堂诗>序》:“故人不得其性则痛,鸟兽不得其性则瘏,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。”
(2).指荒野。《韩非子·说疑》:“此十二人者,或伏死於窟穴,或槁死於草木,或飢饿於山谷,或沉溺於水泉。”
(3).比喻卑贱。多用作自谦之词。 唐 陈子昂 《谏刑书》:“臣草木微品,天恩降休,伏刻肌骨,不敢忘捨。” 宋 苏轼 《笏记》之一:“徒倾艸木之心,莫报乾坤之施。”
枝干。 晋 陶渊明 《联句》诗:“高柯擢条干,远眺同天色。”《晋书·石崇传》:“﹝ 石崇 ﹞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,有高三四尺者六七株,条榦絶俗,光彩曜日,如 愷 比者甚众。” 宋 苏辙 《种松》诗:“中庭冉冉盈尺苗,条榦虽短风霜足。” 清 唐甄 《潜书·性才》:“气机不至,萌蘖立见其絶,条榦立见其槁。”
苏辙名句,过宜宾见夷中乱山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