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之或未行,前哲所不取。方寸虽浩然,因之三缄口。
亦作“ 前喆 ”。前代的贤哲。《左传·成公八年》:“夫岂无辟王,赖前哲以免力。” 南朝 宋 谢灵运 《山居赋》:“仰前哲之遗训,俯性情之所便。” 唐 李德裕 《追和太师颜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》诗:“逸人缀清藻,前哲留篇翰。” 清 钱谦益 《刑科给事中薛大中授征仕郎》:“在昔 三原 ,粤有前喆,奏牘流播,炳若丹青。”
不赞成;不采取。《汉书·文帝纪》:“今不选举焉,而曰必子,人其以朕为忘贤有德者,而专於子,非所以忧天下也。朕甚不取。” 颜师古 注:“不取,犹言不用此为善也。” 明 何景明 《拟与藩司论救荒书》:“窃於执事有不取焉。” 茅盾 《子夜》五:“如果这大规模计划本身是建筑在空虚的又一大规模计划上,那也是他所不取的。”
权德舆名句,诫言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