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自《菜根谭·概论》
解释:一个人如果心地光明磊落,即使处在漆黑的屋子之中,也如同站在万里晴空之下;一个人如果有邪{1-1}恶之念,即使在光天化日之下,也会遇见厉鬼。
原文摘要:
之身,宁受一时之寂寞,毋取万古之凄凉。春至时和,花尚铺一段好色,鸟且啭几句好音。士君子幸列头角,复遇温饱,不思立好言、行好事,虽是在世百年,恰似未生一日。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,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。若一味敛束清苦,是有秋杀无春生,何以发育万物?真廉无廉名,立名者正所以为贪;大巧无巧术,用术者乃所以为拙。心体光明,暗室中有青天;念头暗昧,白日下有厉鬼。人知名位为乐,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;人知饥寒为忧,不知不饥不寒之忧为更甚。为恶而畏人知,恶中犹有善路;为善而急人知,善处即是恶根。天之机缄不测,抑而伸、伸而抑,皆是播弄英雄、颠倒豪杰处。君子只是逆来顺受、居安思危,天亦无所用其伎俩矣。福不可邀,养喜神以为招福之本;祸不可避,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。十语
(1).指亲信、骨干。《书·君牙》“今命尔予翼,作股肱心膂” 孔 传:“今命汝为我辅翼股肱心体之臣。”
(2).指思想。《后汉书·延笃传》:“仁以枝叶扶疏为大,孝以心体本根为先。” 明 王守仁 《传习录》卷下:“先生尝语学者曰:心体上着不得一念留滞,就如眼着不得些子尘沙。” 清 李渔 《蜃中楼·抗姻》:“原不怪形容蠢劣,几曾嫌心体愚顽,又何妨性格乖张。”
(3).指精神与肉体。 唐 白居易 《酬李少府曹长官舍见赠》诗:“低腰復歛手,心体不遑安。一路风尘下,方知为吏难。”
(1).幽暗的内室;黑暗无光的房间。《梁书·武帝纪下》:“性方正,虽居小殿暗室,恒理衣冠。” 唐 孟郊 《上达溪舍人》诗:“暗室晓未及,幽吟涕空行。” 明 高启 《中秋翫月张校理宅得南字》诗:“今年在舍反寂寞,暗室困卧如僵蚕。” 鲁迅 《准风月谈·夜颂》:“君子们从电灯下走入暗室中,伸开了他的懒腰。”
(2).特指别人看不见的地方。《南史·梁纪下·简文帝》:“自序云:‘ 有梁 正士 兰陵 萧世讚 ,立身行道,终始如一,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。弗欺暗室,岂况三光?数至於此,命也如何!’” 清 徐士銮 《宋艳·奇异》:“若 胡天俊 之欺暗室,不待言矣。”参见“ 暗室不欺 ”。
(3).严格杜绝外界自然光的透入,对感光材料进行洗印的工作间。一般装有各种摄影安全灯、水源及排水设备。
即中阴。《俱舍论·分别世品》:“死生二有中,五藴名中有;未至应至处,故中有非生。”《大乘义章》卷八:“两身之间,所受阴形,名为中有。” 吕澂 《中国佛学源流略讲》第四讲:“ 犊子 主张有‘中有’(‘生有’与‘死有’之间的状态),此论也有‘中间涅槃’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。”详“ 中阴 ”。
(1).愚昧;昏庸。《国语·郑语》:“今王弃高明昭显,而好谗慝暗昧;恶角犀丰盈,而近顽童穷固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高贵乡公髦传》:“吾以暗昧,爱好文雅,广延诗赋,以知得失。” 唐 李朝威 《柳毅传》:“水府幽深,寡人暗昧,夫子不远千里,将有为乎?”《三国志平话》卷下:“ 刘璋 暗昧,奸臣弄权。”
(2).不光明磊落;不可告人之阴私、隐私。《汉书·王商传》:“ 凤 重以是怨 商 ,阴求其短,使人上书言 商 闺门内事。天子以为暗昧之过,不足以伤大臣, 凤 固争,下其事司隶。”《警世通言·蒋淑真刎颈鸳鸯会》:“且説 朱秉中 因见其夫不在,乘机去这妇人家贺节。留饮了三五杯,意欲做些暗昧之事。” 老舍 《赵子曰》第三:“比如说,你在公园喝茶看见一对男女同行,跟着他们!那必有秘密!假如你发现了他们的暗昧的事!写在你的小笔记本上,一旦用着,那个结果绝不辜负你跟着他们的劳力!”
(3).隐晦不明。 汉 王充 《论衡·谢短》:“上古久远,其事暗昧,故经不载而师不説也。” 宋 程大昌 《演繁露·摴蒲》:“而古事之与摴蒲相关者多,如卢白梟雉胜负之诀,皆隐其中,苟以素所不嗜而弃之不言,则古事暗昧;故随见以书,非明奕也,明古也。” 范文澜 《中国近代史》第七章第七节:“维新派的自立会固然宗旨混沌,又自立又保皇;革命派的兴中会同样也是态度暗昧,似民主又似君主立宪。”
(4).犹昏暗;不清晰。 三国 魏 曹植 《文帝诔》:“三辰暗昧,大行光之。” 唐 韩愈 《祭湘君夫人文》:“祠宇毁顿,凭附之质,丹青之饰,暗昧不圭,不称灵明。” 清 梅曾亮 《赠孙秋士序》:“往来不过一二士,诗一卷,纸墨暗昧,读者卷舌滞口,而不可捨去。”
洪应明名句,菜根谭·概论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