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山一丸药,终当持遗亲。
奈何嗜利者,藉口托爱君。
太真绝袖去,中兴为名臣。
功业竟谁归,老妪终苦辛。
大恩竟不报,初无乌鹊仁。
贪求私利;贪图钱财。 明 方孝孺 《送李宗鲁序》:“如以得为喜,则将以失为忧,此好名嗜利者之为,非无固必之道也。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武昌起义清方档案·御史王宝田奏折附片》:“该尚书嗜利忘义,人言嘖嘖。” 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二编第二章第四节:“《汉书·地理志》叙述 洛阳 一带民俗说: 周 人巧诈嗜利,重钱财不重道德。”
(1).借别人的话作为依据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若苟有以藉口而復於寡君,君之惠也。” 杜预 注:“藉,荐;復,白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言无物则空口以为报,少有所得则与口为藉,故曰藉口。”
(2).多作托辞或假托的理由。 宋 陈善 《扪虱新话》卷二:“ 唐 史称 房 杜 不言功,予谓此乃庸人鄙夫持禄固位者得以藉口也。” 清 李渔 《玉搔头·闻警》:“他假公藉口为除奸横,其实要自逞强兇。”
(3).谓充饥。 北魏 贾思勰 《齐民要术·蔓菁》:“乾而蒸食,既甜且美,自可藉口,何必饥饉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神宗元丰四年》:“我军出界近二旬,所获才三十餘级,何以復命!且食尽矣,请袭取 宥州 ,聊以藉口。”
张嵲名句,感事二首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