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山白乐天,香草荆屈平。
释氏定而慧,道家直且清。
儒臣司燮理,至治薰神明。
不然岩谷间,亦作兰茝馨。
郁郁若沉水,茫茫夷岛生。
人从韩寿徒,去就焉知轻。
讵如贤达门,气类全精诚。
鲍肆不肯入,结交皆群英。
男以芳自持,女以烈主盟。
时虽付衰殁,久亦腾褒旌。
自古葬枯骨,阿谁埋令声。
所以芗峦上,遗芬始峥嵘。
一字可为谥,双魂无愧情。
宁馨把仙桂,已在月中行。
迤逦衔鸡舌,笔花对长檠。
紫薇引当坐,红药欢相迎。
(1).意气相投者。语本《易·乾》: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……则各从其类也。” 三国 魏 曹植 《求通亲亲表》:“至於臣者,人道絶绪,禁固明时,臣窃自伤也,不敢乃望交气类,脩人事,叙人伦。”《文选·任昉<王文宪集序>》:“弘长风流,许与气类。” 刘良 注:“气类,谓同气相求,方以类聚也。” 清 赵翼 《再简稚存》诗:“固知声名播,兼恃气类联。” 鲁迅 《二心集·“硬译”与“文学的阶级性”》:“作者虽然单独执笔,气类则决不只一人,用‘我们’来说话,是不错的。”
(2).气质同类者。 唐 白居易 《秋蝶》诗:“朝生夕俱死,气类各相从。”《资治通鉴·晋惠帝永兴元年》:“ 鲜卑 、 乌桓 ,我之气类,可以为援,奈何击之!” 胡三省 注:“ 鲜卑 、 乌桓 , 东胡 之种,与 匈奴 同禀北方刚强之气,又同类也。”
道家语。谓保持精神,不使散失。《关尹子·四符》:“全精者忘是非,忘得失。”
陈藻名句,芗峦名句。注释由系统生成,仅供参考